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清风时评】精准扶贫需精准“拍蝇”

2017年10月20日 15:36   来源:甘肃日报   

  李兴平

  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强力推进,惠民政策大力向贫困村倾斜,项目、资金大量增加,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更加明显,扶贫监管最后“一公里”难题日益突出。扶贫资金是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但就有乡村“蝇贪”,把惠农补贴、扶贫资金当成了“唐僧肉”,挪用侵占问题屡屡发生,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玷污党和政府形象,伤民心,失民信,使精准扶贫成效大打折扣,党的惠民政策落不到实处。

  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为精准扶贫提供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增加人民群众对精准扶贫的信任和支持。在精准扶贫中,务必精准“拍蝇”,尽量减少“蝇贪”的存量,更重要的是铲除“蝇贪”滋生的土壤。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精准扶贫中的“蝇腐”保持高度警惕,在治理腐败方面必需“出实招,给重拳”,精准发力,严惩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首先,要精准执纪。严格执行纪律是治理扶贫领域贪腐时必须补足的短板。每一个项目和每一笔资金落实后,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都要精确锁定目标和范围,及时跟进,使执纪有的放矢,让纪律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同时还要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警示教育,矫正“小贪不算腐败”的错误观念,克服基层“不易被发现”的侥幸心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贪腐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要精准监管。精准监管是治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监管模式,把扶贫资金监管的关口前移,实现资金发放到哪里,相关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行从事后调查向事中监督的转变。除专项监督外,还需从制度上健全监督网络,建立和创新精确的统计制度和监察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全部用到刀刃上。另一方面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贪污、挪用、侵占扶贫资金的种种行为,让“蝇贪”无处遁形。

  第三,要精准查办。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在强化精准执纪和精准监督的基础上,还要认真落实问责。对扶贫领域的贪腐问题,一经发现,必须查究到底,精准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发生的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要加大问责力度,对腐败问题频发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党委、纪委的责任;职能部门自身不履行监管职责的,也要严肃问责;对扶贫领域中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一律公开曝光,形成持久的警示效应和廉政效果。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