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治山理水、沿河打造“美丽乡村”,发展生态产业……近年来,抚州各地学会利用好生态生产出绿色产品,全面释放生态红利,让贫困群众找到增收致富的“生态脱贫路”。
“我一年能拿到一万四千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土地租金分红。”抚州东乡区洋湖村村民吴中辉笑着说道。洋湖村是江西省省级贫困村,村里多山丘红壤旱地,农田少,且水利灌溉条件差。
去年,洋湖村与江西栎湾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将村里800亩土地流转出来,建起了北美红栎苗木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发展苗木生产。洋湖村党支部书记吴龙达介绍,目前,全村已有620户加入了北美红栎苗木合作社,其中贫困户31户依靠苗木产业实现脱贫。
北美红栎苗木的种植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还将原本的荒山荒地变为了绿林,保护好了水土资源。基地负责人陈勤说:“北美红栎苗木施的是生物肥和农家肥,这有利于增强土地肥力。”
抚州近年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性地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探索“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两个战役”。
在中国蜜橘之乡抚州南丰,当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紧抓“南丰蜜橘”这一品牌优势,大力发展“蜜橘+旅游”。陈建华是南丰水南村的橘农,2015年,他以自家5亩的老橘园入股南丰国礼园景区,参与旅游开发。如今,陈建华在景区内卖着精品蜜橘、开着休闲茶座,收入成倍增加,摘掉了贫困帽子。
在抚州宜黄县,当地政府引导农民利用竹屑、杂木等废料培植出竹荪菇,并逐步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形成了特色产业。原本的“竹木废料”,经回收再利用后,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元宝”。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抚州各地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幅百姓富、产业优、生态美的画卷渐次展开。
(王琦)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