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两部门负责人回应因病致贫返贫硬骨头怎样啃:
全国因病致贫返贫734万人 2097万贫困人口已获基本医疗保险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8月3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央行副行长易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肖捷、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卫计委主任李斌、民政部部长黄树贤等到会应询。
“根据建档立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比例为44%。目前,贫困群众看病就医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涉及多个部门,还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在农村,重大疾病、慢性病、地方病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请问,对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有效衔接有无统一规划?对落实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慢性病、地方病医疗救助的政策有何考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唐世礼询问时表示 。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应询时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采取“靶向治疗”精准措施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指示要求和国务院相关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意见,实施了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精准识别。去年组织动员全国八十多万基层医务工作者走村入户,逐户逐人逐病地进行调查核实,全面摸清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底数,目前全国还有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553万户、734万人。根据这个调查,建立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扶贫,做到心中有底,胸中有数。
第二,分类施策。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首批遴选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部分癌症等九种大病作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的病种,通过“四定两加强”的措施,就是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进行集中救治。对慢病,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农村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有76%的农村贫困人口有了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通过签约医生团队,对慢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医疗费用负担重的这些重病患者,实行兜底保障。
李斌介绍说,我国医疗保险主要有三条保障线,一是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二是大病保险,三是医疗救助。这三道保障线已经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全覆盖并实行了倾斜政策。新农合对住院报销的贫困人口提高5个百分点报销比例,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上给予倾斜,加大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到救助范围。在三道保障线的基础上,对特殊贫困的家庭和人口,推动建立医疗兜底保障机制,通过补充保险、财政补助和社会救助进行兜底保障,明显降低贫困患者的自付比例,保证了不发生冲击道德底线的事情。
现实中,三条保障线怎么联系起来,贫困人口先住院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就是在医院这个窗口,实现了所有政策的联动,一站式结算,这样贫困人口出院以后,只交自己应付的部分,其他由医院和保障机构去结算,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的负担。经过努力,截至目前,已经分类救治了贫困患者300多万人,其中14.4万人已经治愈,73.5万人病情好转,38万人病情稳定转入了长期康复治疗。有一部分贫困大病、慢病患者已经逐步恢复了劳动能力,有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了。
第三,提高服务能力。国家卫计委已经组织全国963家三级医院全面对口帮扶832个贫困县1180家县医院,全面开通了远程医疗系统,选派医生团队进行蹲点帮扶。去年一年,将近1万名三级医院的医生在这些贫困县医院里面蹲点帮扶。帮扶的特点是不仅要治病,而且要给他们输血,要给他们造血的能力,把县里面治不了的五到十种病作为重点专科来建设,连人带技术带培训带制度带标准,“带着泥土移栽”到受援的医院去。
第四,强化公共卫生建设。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疾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攻坚。针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将危害最大的包虫病防治,确定为主攻方向,加强防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甘孜州筛查了61万人,目前确诊的患者1.24万人,有1.21万人已经接受了免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李斌坦承,我国的健康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脱贫攻坚的形势看,因病致贫还是产生贫困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而且越往后这个硬骨头越难啃,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应询时表示,民政部门主要负责通过医疗救助来资助农村贫困人口参保,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范围。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脱贫攻坚的要求,民政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全面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督促指导各地,重点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通过医疗救助共资助5560.4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加保险的费用支出为63.4亿元,占当期医疗救助资金总支出的21%。今年前两个季度,全国也已经资助了2097万贫困人口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完善贫困人员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通过拓展救助对象的范围、完善分类分档梯度救助、提高救助封顶线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的水平,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医疗保障。在对象范围上,进一步研究完善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的认定标准,把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以及农村建档立卡当中的贫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目前正在探索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开展救助。对他们遇到的其他方面的困难,采取临时救助的办法,如“救急难”等措施来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黄树贤介绍说,截至目前,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贫困人口在内的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的救助比例普遍达到了70%。
第三,加强制度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人社部、卫计委、保监会、扶贫办等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通知》细化落实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和报销比例、适度拓展合规费用范围等倾斜性的支付政策。积极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为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更多便利。目前全国已经有93%地区建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这些地方困难群众住院就诊基本上实行了“随治随结、随结随走”。
另外,民政部门加强医疗救助与其他救助制度的衔接,督促和指导地方对经医疗救助后生活仍然有困难的家庭开展临时救助,支持慈善力量参与医疗救助。
“有些政府开展各种救助之后,仍然还有困难,重特大的疾病,医疗费用很高的,难以解决的,怎么办?可以动员和发动慈善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另外也鼓励社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来参与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下一步,我们还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黄树贤说。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