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中国在打一场怎样的扶贫攻坚战?六幅图景让你尽览

2017年08月15日 09:44   来源:新民网   姜燕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

  贵州武陵山区腹地一口刀村,举目皆是山,遍地都是石,巴掌大的石缝间,也被栽下一棵玉米苗。石头缝里求生存,村民们世代辛劳,世代贫苦。

  甘肃定西,千沟万壑,旱渴荒凉。“陇中苦瘠甲天下”,这是10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叹息;40多年前,联合国专家来考察,给出的仍是绝望的评价:“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

  云南滇西边陲山区,苦聪人寨子。直到2014年,这里没人好好读过书,绝大多数不会说汉语,全村6岁至14岁的26个儿童全部失学。千年一瞬的巨变下,苦聪人转变观念仍在路上。

图说: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一口刀村村貌(资料照片)。新华社

  2017年6月,瑞士日内瓦。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5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庄严登上发言席,代表全球140多个国家,就共同努力消除贫困发表联合声明:“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短短30多年,中国共产党让7亿多人脱贫,并将在未来3年让4000多万群众走出绝对贫困。

  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定扶贫攻坚心。今天,我们以这6幅图景,展现数十年来中国人民的扶贫之战。

  1.不屈

  贵州省织金县核桃寨地处群山深处,无路,背篓伴随这里每一个人生。

  背篓太小,装得下几口人的生计,却装不下一家人的幸福。山里的好东西运不出去,山外的好日子也背不进来。村民好不容易喂大的猪,准备赶到山下卖个好价钱,常常还没等赶出山,猪便累死在半路。老人对年轻人经常说的就是“有本事就出去别回来”。

  2011年春节,一个叫杨文学的青年揣着在贵阳用背篓挣下的13万元,回来装修新房。酒菜摆好,杨文学招呼大伙儿坐下来。

  “不修房了,钱拿来修路,谁愿一起干?”

  “干,再苦再难也要刨出一条路来!”饭桌上的人先是一愣,然后异口同声。

  热火朝天地干了两个月,毛路还没见影儿,没钱了。寨子里22名年轻人凑在一起喝了顿酒,第二天背上背篓再次出发“闯贵阳”,发誓“背条大路回故乡”。“背篓哥修路”的故事在十里八乡传开来,人们被这些年轻人的梦想深深感动着:有捐钱的,有捐砂石的,越来越多在外地打工的人回来出工出力……

图说:杨文学走在他和寨子里的年轻人修建的连寨路上(资料照片)。新华社

  一千多个日夜,一条紧贴悬崖、跨越河谷、穿寨入户的两公里连寨路竣工了。通路两年多来,寨子里盖了30栋新房。当年当“背篓”的年轻人放下背篓,回来搞起了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已成规模。

  脱贫有多难,这片热土上的人就有多拼。

  杨文学们“背”出一条路的脱贫故事,在千里之外的定西、井冈山、秦巴山区,在全国每一个贫困角落上演着,一条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正不断在人们的脚下伸向远方……

  2.突破

  30多年前的那个冬夜,安徽小岗村的一间旧屋内,35岁的严金昌和另外17户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在白纸条上按出一片红手印,把村里土地包产到了户。第二年,严金昌等村民家的院子里第一次堆满了粮食。

  30多年后,严金昌又一次按下红手印,将家中的10亩土地流转出去。第二年,他家年收入第一次突破10万元。

图说:小岗村葡萄园内,农民准备进园采摘。新华社记者 郭晨 2017年7月13日摄

  “土地流转”,这一载入中国反贫困史册的新词汇,标刻出当代中国又一新的巨大变革。

  吕胜勤是山东菏泽市孟庄村人,他去年把家里全部5亩多地流转到牡丹专业合作社,开始收租金、给合作社当工人,5亩多地一年租金就是9000多元。”我现在是到地里上班了,干的活轻松,离家还近。”

  土地流转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本”。截至去年,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71亿亩,超过耕地总面积35%。全国农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超过188.8万家。

  3.变革

  “在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我县考核结果全省挂末。对此,县委、县政府集体深刻检讨,作为县委书记和全县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我负主要责任。”2017年5月,贵州省天柱县委书记陆再义在一次全省的大会上公开检讨。看GDP,天柱并不差,在全省处中游,在所属自治州处上游,但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因为贫困人口识别退出不精准,在这次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中排名垫底。

  图说: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远口镇大样村村貌。网络图

  在大会上作检讨,让陆再义深受震撼。“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到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境地。”县里四大班子专门建了“知耻后勇脱贫攻坚”微信工作群;16个乡镇对脱贫数据逐一进行入户调查核实;每月开一次脱贫攻坚大比武现场会,各战区各乡镇在擂台上晒成绩、亮短板……

  这是一场涉及干部责任的制度性变革——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扶贫开发成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改革带来工作重心的转变,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状态、当地贫困人口的生活面貌,都“脱胎换骨”。

  4. 敢想

  清晨,井冈山黄坳乡电商服务站的黄小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从开业到现在一年多,寄出了1.7万多个包裹,价值160多万元哩!”黄小华说,寄出的商品大多是贫困户生产加工的,其中合作社入股的46户贫困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井冈山18个乡镇都有电商扶贫站点,“前店后村”的电商产业模式带动2446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图说:在江西井冈山下七乡,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卢琼芳在自己的“农村e邮”服务站点内展示当地特产井冈红米。新华社记者 李贺 2016年2月2日摄

  山东沂蒙山的农民也走在这条路上。他们竟把自己种的蜜桃卖到了6000公里外的中东迪拜。历史上,沂蒙山“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沂蒙深处的毛坪村过去种出来的水果只在周边销售,果农辛辛苦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

  将蜜桃卖到迪拜的人叫刘宗路。

  2015年,他得知迪拜的蜜桃价格很高,但路途遥远,往往还没运到迪拜就已经腐烂了。刘宗路上了心。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刘宗路越发觉得万里之外有商机。他跑到上海,请教国内水果保鲜权威专家,改进储存方法;咨询了海关,改进了报关流程……

  刘宗路成功了。4万斤蜜桃到达迪拜,基本完好无损,几毛钱一斤的蜜桃,在迪拜卖到了十几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以市场为导向的根本性变革,打开了脱贫的万千路。

  5. 铁路

  门前万重山,抬脚行路难。在类似秦巴山区深处甘肃宕昌县的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指望仿佛山间游丝般的小路,总是被连绵不绝的大山吞没。

  要致富,先修路。从兰州到重庆修一条连接西北、西南的铁路大通道,秦巴山区正是关键节点。这里的地质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的世界难题。以最艰巨的胡麻岭段为例,地层含水量最高达28%,堪比“水豆腐”,不时涌水、涌砂,严重时甚至如泥石流般掩埋隧道。于是,千里兰渝线集结了10万筑路大军——全国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富经验的作业队伍、最先进的机械设备。

图说:施工人员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终于贯通了!兰渝铁路在历经近9年的艰苦奋战后,一举扫除了全线开通的最后障碍。

  这条铁路,从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规划中走来,从20多年前贫困农民墙上跃出,终于在中华民族反贫困决战中贯通,给沿线数百万贫困人口送上最珍贵的礼物。

图说:兰渝铁路甘肃陇南境内的汉王特大桥(右)与高速公路及国道交错。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6. 他们

  从江南鱼米之乡的浙江湖州,到大漠戈壁荒原的新疆柯坪,援疆干部黄群超一门心思为当地谋脱贫。反复研究后,他决定把湖州生长发育快、繁殖周期短的湖羊引进柯坪,作为农民增收突破口。

  2014年底,在黄群超精心“护送”下,1600只湖羊种羊从太湖南岸启程,踏上了数千公里的“西迁之旅”。一路上,他和同事们不敢休息,每隔4个小时就要停车看羊,补充饲料和水。历经3天4夜,辗转7省份,湖羊全部到达目的地。

  如今,这些湖羊已产出数千只羊羔,成了当地人脱贫的希望。

  2015年8月,黄群超突发心脏病栽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遗体火化那天,妻子汪素琴和儿子黄卓尔在当地种下一棵杏树。儿子含泪一边培土,一边说:“爸爸,这棵树就是你的眼睛,你可以一直守在这里,看着这山、这水,这里的百姓。”

  “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离别的时候要满园硕果。”刚来援疆时,黄群超曾在日记本里留下这样的期待。

  他的一半骨灰,永远留在了柯坪。

  多少支援贫困地区的各界人士,如同黄群超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为贫困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有的甚至献出生命。

图说:上图为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的乡镇雏形(资料照片);下图为2016年7月22日的闽宁镇原隆移民村(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2012年,中国这一比例为10.2%。4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再过3年,中华民族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全体中国人将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千年梦想,浓缩于未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姜燕综合新华社专稿,有删节)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