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杨秀坤:从“塘约道路”看脱贫攻坚新前景

2017年07月21日 10: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几年前还是一个国家二级贫困村,现在已是全省“小康示范村”。这种嬗变,被称为“塘约模式”或“塘约经验”,或者直接叫做《塘约道路》。这种“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做法,使得塘约的集体资源变为集体资产,产权变股权,塘约的村民直接变为股民,资产变资金,在做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村民得到实惠,穷村变富村。

  塘约的嬗变,在全国各扶贫攻坚战场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对贵州广大贫困地区来说更是一种必然的奇迹。为什么说是“必然的奇迹”?笔者认为,是以下几因素在共同撑起了这个“奇迹”。

  一是强化党支部的带头引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我省贫困乡村,由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致富的例子有很多,如何元亮、文朝荣、余留芬、黄大发等都是突出村支书的带头作用。但塘约的党建工作却是另一种种模式,即“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三级考评和“三方监督”方式。实行“支部管理全村,村民监督党员”,对党员进行“积分制”管理。这样,党员的模范作用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党组织的集体功能得到加强,党建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让塘约村从穷村变为富村的关键。人多力量大,全体党员都发挥了作用,则党组织的作用就由无形变有形,在全村形成了合力,摘掉穷“帽子”,就是迟早的事了。相反,各个贫困村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党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共同的现象,对照塘约,值得深思。

  二是盘活集体资源,激活农村各类型资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都是集体资源,经精准确权、赋权、易权的“三权”改革后,又建立健全土地储备、产权评估、利益分担、风险保障、金融支撑等相关措施,引来专业公司、农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参与,再通过各类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有效破解了融资瓶颈,让无形的资源变成有形的资产,给塘约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贫困村经济,关键还是改革,最主要的改革就是将无形变有形,拓宽融资渠道,放开经营权,才会让多年来“沉睡”的资产“醒”过来,带动贫困村寨经济讯速发展。

  三是“村社合一,合股联营”。要做大集体经济,就要把全体村民组织起来,实现合股联营、合作生产。按照“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合作社又分为妇女创业联合会、村红白理事会、村劳务输出公司、村建筑公司、农业专业生产队等各专业团队,建立了香葱、辣椒、莲藕、绿化苗木等种植基地,并实现了全体村民股东化,将经营所得收益分成,确保务工有收入,入股有分红,家家有进帐。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农民能在自家地里打工,不出村就能就业,既当打工仔,又当老板(股东),一举多得,其乐融融。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发展模式和好的合作团队是引领贫困群体走向富裕的关键。各个贫困村,特别是贫困村民,大多还是旧的劳动方式,旧的经营模式,单打独斗,没有合力。从塘约的变化,就可以得出结论,不彻底否定旧的劳动方式和经营模式,就很难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四是加强村民自治,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几年前,塘约村还有很多陈规陋习,塘约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坚持走村民自治之路,在征得多数村民支持后,颁布了村规民约“红九条”,并从颁布之日实施。凡违反其中之一者,经村民大会认定属实,将违反者进入村“黑名单”,然后进入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期,考察期间不办理相关手续,不给落实任何国家优惠政策,待考察合格后,才给予恢复相关权益。同时,村老年协会、村红白理事会、村干部等,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共同对村“红九条”监督与执行。“红九条”的颁布实施,彰显了村规民约的权威性,让勤劳致富、自尊自爱自强、讲文明树新风等观念深入人心,对建立“业兴、家富、村美、人和”的新农村充满信心。这也是百姓富、生态美的当代诠释。从塘约的这些做法可知,村民的事,需要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管理,共治然后共享,才会取得实效。在新的时期,树立新的治理理念,按百姓意愿,照顾大多数群众利益,加强村规民约建设,新农村才会出现新气象。

  塘约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为此,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才据此写成《塘约道路》一书,成为第一个全方位讲述塘约经验的人。如果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都能学习和借鉴塘约经验,将会对脱贫攻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系中共贵州省黔东南榕江县委党校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

  1、杨桦:《学塘约穷则思变 谋农村脱贫攻坚》,《当代贵州》2017年第25期46页;

  2、《塘约道路》[M], 王宏甲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