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你看现在变化多大!党建扶贫双轮驱动助力贫困村“摘帽”

2017年07月12日 09:36   来源:四川日报   

  7月4日上午,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2000多亩桑树遍布山间,一眼望不到边。趁太阳没爬上来,贫困户李玉珍早早来到园区除草。“每天打工挣50元,还有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园区干活有奔头!”

  这也是油坊坝村39户135名贫困户共同的感受。“整村流转发展产业,园区2月份开建,还是个山包包,你看现在变化多大!”村第一书记杨常春感叹。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这是蓬安脱贫攻坚面临的“基本盘”。去年顺利“摘帽”后,蓬安今年又定下58个贫困村7584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如何持续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先聚人心,脱贫先激斗志。”蓬安县委书记蒲国介绍,该县瞄准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力,通过精准党建助力精准脱贫,“让党建与扶贫双轮驱动,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伍力

  强支部聚人心

  支部强了,扶贫才有“主心骨”。而第一书记作为“领头雁”,带班子强队伍是重头戏。

  当过兵、干过记者,又是田间地头长大的农村娃,杨常春就是这样的“领头雁”。到村走访个把月,这只“领头雁”就把准了脉:“个别村干部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优亲厚友’,群众意见大得很,对精准扶贫政策产生怀疑。”

  为此,杨常春领着村干部上门讲政策、说道理,对全村11户、43名精准识别对象进行清退和重新识别。“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家条件不好,也要享受政策,为此费了很大功夫。”杨常春摇着头回忆。

  尹光宗是油坊坝村被清退出列的精准识别对象之一,因为这事,尹光宗没少向支部发牢骚。杨常春和村干部一起,请尹光宗到贫困户家看看,没走几户人,尹光宗摆摆手,“确实活得难,选他们我没意见了。”如今,尹光宗主动加入到村里的矛盾化解组,和村干部一起走到扶贫一线。

  村里的人心也在慢慢聚拢。“那时路不好,杨书记的车天天在村头跑,你只要一招手,他都要带一程,车里车外都是稀泥,我们都不好意思。”村主任尹正平笑着说。

  不止油坊坝村。在相如镇牛毛漩村老党员吴学光看来,新来的第一书记敬雪章同样“板眼多”。驻村工作不久,敬雪章就搞起“党建责任田”,以社为单位划分责任片,48户贫困户对应安排,村党员和干部各自包干,定期考核评优。同时,还配套抓村级组织制度建设,又清理了村级财务。“规矩立得正,才能说得起硬话。”敬雪章说。

  说得起硬话、办得了实事,基层班子才叫“战斗堡垒”。蓬安落实帮扶责任主体与贫困对象双向承诺制,实行全程痕迹管理,并成立督查暗访组,每月分析点评。去年,3名脱贫工作突出的年轻干部被提拔为乡镇长,25名30岁左右年轻干部被选拔进入乡镇班子,从第一书记中提拔17名,从乡镇驻村干部中提拔18名。同时,通报批评12名第一书记、召回不合格第一书记2名,严肃问责干部18名。

  强产业促增收

  在牛毛漩村,31岁的村民郑德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多年,从最初4只种羊发展到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场,郑德生意越做越大。“其实早就要想扩大规模,可是没钱没路,多亏赶上了脱贫攻坚。”郑德介绍,村里打通产业路后,他才下决心扩大规模,“村干部前后奔走,代办建设手续,还请来农技员给予指导,办了不少实事。”

  自己富了,怎样造福村里人?通过村党支部协调,该村11户贫困户利用产业周转金向郑德“借羊”,托养在养殖场,每年享受分红。“很高兴自己也能为村民办点实事了。”去年,郑德成了支部最年轻的党员。

  除了致富能人,还有业主大户。锦屏镇西拱桥村招引业主投资500万元建起占地200亩的脱贫产业园种菜种水果,通过“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贫困户有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入园务工,务工收入年均在5000元以上,还能反租蔬菜大棚经营管理。

  没人带动咋办?巨龙镇给出答案:村支部抱团,自己带头干。当地马家嘴村、合作村、分水岭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迟迟招不来业主。去年,合作村15名党员引进鹅柑、丑柑等新品,与其他两个村产生共鸣。“在镇党委支持下,三村联建党总支,成立老拱桥农民种养专合社,跨村联建、自行管理产业园。”镇党委书记严清权介绍,当地党员干部带头发动村民承包,并在产业链上建起了9个党小组。

  蓬安通过“单村新建、联村共建、跨乡连片”的方式组建功能型党组织,先后招引10户龙头企业入园发展,组建了4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家庭农场,并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代销代购、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目前,该县已有400名贫困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8人,已加入党组织的精准脱贫人员有8人。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