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以创新理念提升脱贫的可持续性

2017年07月03日 10:46   来源:西安日报   吕雅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

  由于目前脱贫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脱贫成效成为对政府及官员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为创政绩许多地方不顾实际情况提出提前脱贫的目标,要求提前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实现脱贫,由以前争先“戴帽”变成现在争先“脱帽”。一些地方急于完成扶贫指标,今天播种,明天就想开花结果;有的地方只“输血”不“造血”,缺乏长远规划;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搞“应景式”“注水式”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谈到脱贫问题时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总书记的告诫可以说切中要害,语重心长。我们的脱贫攻坚必须要扎扎实实、落在实处,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有更多的获得感,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搞运动式脱贫、数字脱贫。因此,推进脱贫攻坚必须着眼于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注重脱贫的可持续性,为此关键是要在扶贫中贯彻创新的理念,以创新提升脱贫的可持续性。

  ——创新扶贫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扶贫政绩观。“数字脱贫”等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政绩观的扭曲,为树政绩得到表彰与提拔,贪大求快、弄虚作假,这不仅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效果,也破坏了政府公信力,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扶贫观,不能把脱贫攻坚当成政绩工程,而要真正沉下身子干工作,切切实实为百姓,不能把脱贫攻坚搞成一时一地的“摘帽”,而要关注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脱贫的可持续性,做到“真扶贫、真脱贫”,使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此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干部解读和把握扶贫政策的水平,培养他们“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能力,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视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扶贫观。

  ——创新扶贫考核机制,完善脱贫的科学监管。解决“数字脱贫”的问题,关键要挥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念好“问责”这个“紧箍咒”。因此要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注重脱贫成效考核转变。为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防止“数字脱贫”,应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3—5年返贫率的考核指标,据此考核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升,脱贫成效是否可持续。要加强第三方评估,为保障考核的客观真实,规避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应委托科研机构、高校等第三方参与评估,通过采取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调查方法使评估结果更加可靠真实。要加强监督、建立奖惩机制,科学监管离不开群众的参与,要向社会公开干部的扶贫业绩,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于搞形式主义、虚报扶贫数据的扶贫干部,严惩不贷;对于着眼长远,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扶贫干部,大力表彰。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产业扶贫是扶贫的基础和核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产业扶贫要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要创新产业扶贫方式,依据贫困地区实际,探索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创新型产业扶贫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注重扶贫的可持续性,从“一次性扶贫”迈向“可持续性扶贫”。要培育壮大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股份制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要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扶贫工作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能单靠政府“单打独斗”,而且从未来扶贫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的主导作用将逐渐弱化。因此必须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为此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报道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典型事迹、成功经验,提高社会各界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认同感、责任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扶贫济困的社会氛围。要落实社会扶贫优惠政策,对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的企业、社会组织,在资金扶植、贷款贴息、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帮助,做好协调服务等工作。要加快推进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扶贫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扶贫的各类主体通过招投标方式积极承担扶贫项目的实施,在扶贫中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