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福建松溪县:攥指成拳,脱贫攻坚更有力

2017年06月20日 09:43   来源:福建日报   

  多年来,虽然一届届县委、政府班子不懈努力,但贫困仍然是松溪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直面的沉重话题。据统计,2006年,松溪农民人均年收入4887元,居全省倒数第一。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9467户、3.21万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22.76%。2009年,松溪列入全省首批“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之一。2012年,松溪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下一心打好脱贫攻坚战。

  整合资源,连片开发添动力

  近日,记者走进渭田镇仙槎村,只见新开垦的3000多亩茶园、竹山生机勃发,村民在劈草深耕、挖土修路,劲头十足。原来,该村几名在外打工的青年带着攒下的资金回到家乡创业,发展茶、竹、笋产业,带动村里及周边贫困户创业、就业。

  “这个竹山区域带涉及3个乡镇6个村,县里对这里集中规划、连片开发,既降低了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也有利于业务部门集中指导。”县林业局局长林忠良介绍说。

  去年以来,松溪以贫困乡镇为单元,实施“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的连片开发扶贫模式。县里抽调13个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分设多个项目实施工作组,改变以往“各炒一盘菜”的扶贫方式,采取“先定菜谱,按谱成席”的资源整合模式。

  统筹整合,资金是最好的黏合剂。县里打破部门利益,在坚持上级扶持政策不变、单位资金项目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的原则下,把试点资金作为“酵母”,将各部门分散的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用于连片试点建设,形成“目标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定在连片区”资金整合捆绑机制。2016年以来,松溪以3.67亿元资金为引子,共整合投入了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支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26.19亿元。

  “过去年年扶贫为何难脱贫?主要原因是‘撒胡椒面’,缺乏整体谋划和集合力量。”县委书记黄美萍说,整体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模式,有效缓解了以村为单位的小、散、弱问题,从根本上为群众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围绕产业,农业迈向现代化

  “路通了、地平了、水有了,村里面貌大变样,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年过半百的溪东乡周墩村老支书李崇生感叹道。2010年,周墩村将地质灾害点的110户村民集中安置,由乡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面积外观,村民自建,重建点基础设施齐全。

  居住环境改善了,周墩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00余万元成立了果蔬合作社,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目前,全村果蔬种植户有19户,经营果林3000余亩,全村实现每年每亩增收200多元。

  立足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松溪扶贫开发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不再是救济式扶贫的“伸手要”,而是通过开发式扶贫“自己创”。

  围绕产业发展布局,该县通过土地流转和组建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农业生产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迈进。目前,全县通过土地流转,开展集约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35.5%。201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3.68亿元,创下历年新高,同比增长4.2%。

  经多年不懈努力,松溪全面解决了原定贫困线(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6320元提高到2016年的10267元,年均增长13.1%。全县贫困人口从3978户1.43万人减少到981户3133人,累计脱贫2997户11167人。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入选“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预计到2018年,随着各种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壮大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茶叶、果林等产业见效,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显著增加。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