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贫攻坚必须啃下“空心村”这块硬骨头

2017年05月23日 10:57   来源:多彩贵州网   

  杂草丛生,屋舍衰败。走进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高原地区的深度贫困村东号村,荒芜的气息扑面而来。但在荒废贫苦的表象下,“复苏”的种子正随着雨水的浇灌逐渐发芽。(5月22日,中国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涌入城市打工,除出过年的十几天,其它的时间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因此,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因其农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树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空心村因为劳动力缺失,流失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他们脱贫致富有心无力,说空心村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帮扶政策再好,帮扶产业再精准,也需要人来完成,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比如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境内东号村户籍人口670人,但实际在村里居住的人口已不到三分之一,唯一一所村级小学也在2010年关闭,人口大量流失,空心化严重。目前,东号村常住居民的平均年龄超过65岁,55岁的张秀英已算是村里的“年轻人”。像要帮扶这样既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秀丽风景可发展的农村,不在“精准”上做文章是很难实现的。

  扶贫攻坚要啃下“空心村”这块硬骨头,就必须仅仅抓住“精准”二字,精准制订符合当地群众实际的帮扶措施。一方面对确实缺少劳动力的老弱病残贫困群众,采取人口迁移、兜底政策把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解决好,让他们生活无忧。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搬迁后剩下的土地可用于国土整治,增加农业耕地和建设用地,鼓励“空心村”中有劳动力的群众来转租经营,政府给予补贴。帮助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脱贫攻坚不可缺的最重要的要素。而农村“空心村”恰恰最缺的就是人,缺的是年轻力壮,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农民。基层政府在帮扶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施策,要通过精准帮扶,让这些地方的群众能够真正地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扶贫攻坚越往后,剩下的都是真正的“硬骨头”,农村“空心村”肯定就属于这样的“硬骨头”。基层政府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必须在“精准”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啃下这块“硬骨头”。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