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接地气"才能 让脱贫"可持续"

2017年04月10日 09:25   来源:云南日报   

  行走在石屏县龙武镇法乌村崎岖的山路上,放眼望去,满眼的大山,一山还比一山高,要在这里搞脱贫项目,找致富路子,实属不易。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法乌村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从村容村貌到群众面容,能看得到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一切的变化,均来源于省招商合作局的“挂钩”定向帮扶。

  “挂包帮”是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政策,是党和政府帮助贫困群众迅速脱贫致富的坚定决心。“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开展以来,省招商合作局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了一个切合实际的脱贫致富路子,既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又能够尽快见效、让群众满意。养猪、养牛看起来很土,种大棚蔬菜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这些举措对于大山包里的法乌村村民,却是一桩桩只能看着别人做、自己怎么也做不起来的致富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项目,因其“接地气”而在大山包里扎下了根,为当地村民创造了财富,让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当然,“土项目”也要有新思路。采取“龙头企业保障+大户经营管理+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既为产品找到了销路,又手把手教会了村民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新技术,让贫困群众心里有底。再拿鼓励村民种植大棚蔬菜这件事来说,一亩地补贴4000元,这对村民可不是小数目。为了防止随意搭起一个棚子就套取扶贫补贴款现象的发生,驻村工作队员天天进村入户“跟踪问效”,确保每家每户都要把蔬菜种上,把有限资金用在扶贫“刀刃”上。与此同时,公开透明也让群众吃了定心丸,每户种了几亩、补贴了多少钱,全部造表登记并让村民在领取补贴时按上手印,张贴在村委会门口的村务公示栏,人人可以清楚看到。

  此外,通过具体项目培育山区群众市场经济观念同样重要。省招商合作局通过发挥职能优势,除了筹钱,更加注重引进市场行为,培育市场经济思维,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我省大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困山区的群众,没有真正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若只依靠行政力量注入“强心剂”,没有把利用市场经济和政策红利致富的观念和思维培育起来,即使一时脱贫,也可能会返贫。再加上家底实在是薄,脱贫项目一旦失败,根本就是“伤不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会彻底丧失脱贫信心。

  我省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脱贫任务极其艰巨,越是艰巨越需要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项目不接“地气”,势必会行政性扶持力量剃头刀子一头热,抹杀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不起积极性,耽误脱贫。只有脱贫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和群众所需,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上下给力,结出“既好看又好吃的果子”。

  本报记者 左超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