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位驻村书记的扶贫实践
已是3月末,细雨绵绵倒春寒,宁化县伍坊村的护河堤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村里的危桥重建和河堤建设是村民们热切盼望的事,不能再拖了。”河堤旁,省物价局派驻伍坊村的第一书记陈健指着危桥说。三年的驻村时光就要过去了,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一个个正在落实的民生项目。
这座危桥是伍坊村主村河两岸的百多户人家的必经之路,年久失修,全靠桥墩下面的千斤顶撑着。“为了这座桥,村两委干部不知跑了多少次,徒劳无功,全仗着陈书记一趟趟地到省里有关部门落实,这次终于加入了一事一议的项目库。”伍坊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英平说。
村财增收 村民脱贫
伍坊村位于宁化县安远镇,205省道穿村而过。这个以烟叶种植为主的村子,村集体无经济收入来源,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增收致富无门。
“没有村财收入,真是寸步难行,就连保洁员都请不起。”干了十几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伍树芳感慨。
如何破解难题?在陈健看来,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变伍坊村的面貌,就得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一个个项目抓起。”陈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刚下村不久,为了给村财增收,在陈健的牵线下,省市县物价部门与三明、宁化供电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一起深入伍坊村,摸索出通过光伏发电来带动村财增收和扶贫帮困的新路子。说干就干,很快首期投资16万元到位,建成装机容量20千瓦,年发电量达2.6万多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增加村财收入2.6万多元。当时,这是宁化全县第一个村级光伏发电项目。紧接着,第二期工程又投资25.6万元,装机容量达32千瓦,2016年7月已经上网发电。去年项目全部建成后,成为宁化最大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每年为伍坊村带来6万多元的稳定收入,售电收益统筹用于扶贫帮困支出。
村民付开华父母长期患病,夫妻俩带着一个智障孩子,家徒四壁。挂钩帮扶的陈健多次上门走访,帮助他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根据其两夫妻均有劳动能力的情况,经多方联系和对接,结合农改工程的推进,介绍二人在农改工程工地现场负责沙石运输和泥水工程,同时,协调镇农信社贷款1.7万元购买二手农用拖拉机用于沙石运输。有了相对固定的工作,夫妻俩干劲十足,一年下来,收入近8万元。如今,新房子盖好了,门前也倒了大水泥坪,日子越来越红火。在伍坊村,像付开华一样脱贫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三年下来,伍坊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由41户减少到29户,剩下的基本都是五保户和残疾人口。
亮化、绿化工程暖人心
初来伍坊时,就有村民向陈健反映,几十年来夜间出行无灯照明。根据自然村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陈健多方筹措资金90万元,为五个自然村共安装165盏路灯,全部由国家电网高标准建设。2014年12月,全村通电,解决了村民夜间的出行问题,伍坊成为全县第一个亮化工程自然村全覆盖的行政村。整村电网也进行了改造更新,按照超前建设的标准提供输配电保障。路灯安上了,可每年的电费和维修费对于村里来说也是一大笔支出,陈健又积极同国家电网协调,减免了相关费用。
主村沿路1500米长的排水沟原来臭不可闻,附属房随意搭建。村民伍显文说,以前大家图方便,猪、牛粪便直排水沟,垃圾也都扫进去,久而久之,沟被堵了,污水漫到省道,臭气熏天,路过的人都是掩鼻而走。针对这一情况,陈健带领村两委干部对全村住房、附属房、空心房、烤霸、菜园等逐一进行摸底造册登记,挨家挨户深入摸排群众对应拆物品、立面改造等提出的诉求,深入宣传“镇村引导、因地制宜、群众参与”,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整治,主动拆除附属房、空心房。
经过整治,排水沟旁建成了景观绿化带,村头村尾建起了休闲小公园和广场,垃圾处理也有了长效机制,伍坊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去年前来学习参观的就有近百批次。
三年下来,陈健共多方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争取落地大小项目10多个,不仅改变了整村面貌,村里的各项建设事业也稳步推进。
墩和自然村被水毁了七八年的水坝列入了农田改造项目,惠及农田200多亩;修缮村卫生所并接入新农合医保系统,村民看病就医更方便了;村部修缮后焕然一新,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一件件实事,村民们都是看在眼里,提起这个第一书记,大家都是赞不绝口。
“这一个个项目虽说并不是很大,但都是与村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紧要事,伍坊的面貌每年都有大变化,真希望他能留下来再干上三年!”伍树芳说。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