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土地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蓉中村坚持工业兴村,借力城乡统筹共建政策,引入电力公司、农业银行等多家共建单位的财力和技术,并自主创办莱克石化、蓉中工艺厂等10多家村级企业。经多年发展,蓉中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闯出一条“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在自身加速发展的同时,蓉中村将目光投向还在脱贫路上奋斗的贫困村。
致富后不忘帮扶贫困村
“我们村也是从贫困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更能切身体会到落后地区广大群众的困难和渴望。蓉中村不靠山、不靠海、没有资源,我们能教给别人什么?只有创业致富的精神!”蓉中村带头人、党委书记李振生自2012年起获邀指导帮扶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武山县北顺村和我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等国家级贫困村脱贫致富。
李振生带着一支由10余名村党委成员、企业家、退休公务员等组成的扶贫志愿者团队展开扶贫行动。在马不停蹄走访了近20个贫困村后,他深深体会到,贫困村之所以长期贫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暂时的补贴改变不了贫困本质,扶贫攻坚必须先拔掉脑中的‘穷根’。”
为打破村民们“等、靠、要”的旧思想,李振生带领志愿者团队来到结对村,按照“换脑、育种、造血、夯基”的基本思路开展扶贫工作。他们走家入户做思想工作,向村民们介绍各种先进经验,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的新思想。同时,进一步夯实村里的基层党组织,多次组织贫困村里有志于创业致富的青年村民到蓉中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致富带头人培训,让他们把新的想法带回村子。在此基础上,李振生动员广大村民入股,在结对村里成立农民股份制商贸发展公司,创办小微企业创业园,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仅2012年,北顺村和钟家岔村两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一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30万元,脱掉了贫困村帽子。
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
两个贫困村的巨变让李振生深刻体会到:贫困村最缺的是致富理念。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4日,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甘、闽、宁3省区扶贫办联合开设的全国首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启动。以蓉中村为主体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迎来了甘肃、宁夏、湖北、福建4省区86个贫困村的99名学员,他们在蓉中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创业致富学习。
“你从福建培训回去以后,情况怎么样?”“我带的20多户全部脱贫啦,现在又带了27户。”打电话给李振生报喜的是来自甘肃的一名学员,去年他参加了在蓉中村举办的第七期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后,如今已小有成绩。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他们回去后做什么、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持续关注跟踪,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李振生介绍说,为确保参训学员都能实施创业,实现自主创业,蓉中培训基地的扶贫创业导师每季度都到学员所在县进行一次回访对接,及时解决学员的创业难题。
为给贫困地区注入发展内生动力,培训期间,基地聘请企业家进课堂,带学员进企业体验,导师与学员签约师徒结对,让参训学员树立创业信心。回乡创业期间,基地的扶贫创业导师团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远程或实地指导学员破解创业中的各种难题。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基地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领域,各期培训班根据需求,开设种植业、养殖业、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等培训课程,针对性强,取得了显著成效。由蓉中村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创新推出的“1+11”模式,先后获得“南安市2015年度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创新奖”。 “1+11”模式即脱产在蓉中基地培训一个月时间,对参训学员返村创业继续指导、帮扶、跟踪服务11个月。截至目前,已举办7期培训,累计培训近1000人,培训学员覆盖福建、甘肃、宁夏、湖北等省份共80多个县(市、区),基地还从东西部挑选500多名扶贫创业导师进行培训和开展创业扶持。
除举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蓉中村还承办了扶贫开发培训班、创业培训班、“雨露计划”培训班等泉州、南安市级各类扶贫培训班。至今,已培训了3400多名各类人才,其中包括24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
记者手记>>>
精准才能“造血”
本报记者 刘益清
如何扶贫才能达到精准的目的,促成贫困村增强“造血”功能?同样曾经历过贫困的蓉中村,脱贫致富后,从自身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创新出结对帮扶、扶贫培训、创业辅导等途径,培养一批批创业志愿者,使之成为脱贫的强力推手。蓉中的扶贫实践,贵在切合实际,重在找对切入口,所以易见实效,深受贫困村群众肯定。
当前,精准扶贫已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面对贫困,只要选准项目、选准载体、精准帮扶,贫困村发展的“造血”功能就能激活,从而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