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沈卫平:回乡喂猪卖“乡愁”

2017年03月20日 10:04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许印文

  “合作社就是好,专收贫困户的‘猪草’。”3月19日,会同县沙溪乡玩洞村村民李辉德将自产的萝卜送到村里源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拿到钱后高兴不已。

  与众不同的是,源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的猪,全部用当地萝卜、红薯、南瓜等青饲料喂养。合作社创始人、负责人沈卫平说:“这里面寄托着我们的乡愁。我们喂猪,卖的就是‘乡愁’。”

  1997年,沈卫平从会同一家企业下岗后,来到浙江经营汽修厂。通过多年观察,他发现生态猪肉在江浙及深圳、香港等地肉食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去年初,沈卫平返乡创业。他租下家乡玩洞村荒置了10多年的山头旱地100余亩,投资300余万元,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并牵头成立了源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江浙等地多家肉食品市场签订供销合同。

  沈卫平引进“巴马香猪”进行养殖。巴马香猪是一种土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沈卫平说:“广西巴马是‘长寿之乡’。‘巴马香猪’很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养的那种‘萝卜猪’,生长周期在7个月以上,但体型不大,出栏时每头只有30至50公斤,是我喜欢的儿时吃的猪肉那个味。”

  沈卫平在外漂泊多年,家中老母亲每年都要养头猪,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吃。母亲用本地青饲料喂猪,猪肉味道鲜美。回家过年时,一大家子一起吃猪肉,大快朵颐。到农历正月十五,还不舍得离开家门。临行时,老母亲还会把熏制好的腊肉分好,塞到孩子们的行李中。

  “我们在外地,就想吃母亲喂的猪,想吃家里的腊肉。”沈卫平说,家乡许多老人也跟其母亲一样,在家用青饲料养猪,等孩子们回家过年。在外地的人也只有过年回家时,才能吃到那种儿时的味道。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养猪卖猪肉,卖的不光是肉,还有乡愁。让在外的人吃到家乡原生态的猪肉,就会想起家,想起老妈妈。”

  去年,沈卫平的养猪场办起来后,生猪销得特别好。今年,他扩大养殖规模,让存栏生猪达到2000头。过两年,争取达到5000头。

  “合作社正处于发展时期,生产扩大后,可带领周边更多乡亲养猪致富。”沈卫平说,他重点帮扶易地搬迁的贫困村民,让他们搬出来后有事做、能致富。合作社一直雇用贫困村民,并与周边26户易地搬迁贫困户签订了青饲料长期收购协议,对他们喂的猪实行保底价收购。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