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扶贫议政,彰显全面小康政协力量

2017年03月04日 10:56   来源:南方网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做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政协工作坚持把为“十三五”规划实施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紧扣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92项调研议政活动。特别是围绕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突出短板,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响应中共中央号召,为脱贫攻坚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面脱贫,是“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最紧迫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亿万贫困群众“中国梦”的实现。而政协工作通过沟通民愿、调研提案、建言议政,不但具有广开言路,博采众谋,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同时也通过协商民主的氛围,汇聚各方意见和建议,让政府工作与决策更好地顺乎民意、合乎实际,成为政府、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纽带。因各级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因而政协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俞正声主席所做政协工作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协在脱贫攻坚上所起的三重不可替代作用。

  其一,发挥政协“智库”优势,为扶贫开发“思与谋”。在贯彻中央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视察调研,召开扶贫专题议政会议。委员中一些专家、学者还通过走访调研,提出多项扶贫政策建言提案,为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提供参考。如鲍义志委员“识别精准”的“四看”原则;鲍义志委员“真扶贫”的“四个转变”;张大方委员“一个基础”加“三个支柱”立体精准新扶贫体系;李蓝委员“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扶贫新模式。这些扶贫开发政策建言、提案,均通过实际调研、考察,并结合地方实际与群众意愿,可谓既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又言之有物,既符合群众意愿,又具政策可操作性。

  其二,投身扶贫助贫事业“敏而行”。政协委员中有许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他们利用自身优势与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口帮扶贫困县,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结对帮扶贫困户、捐资助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形式,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中。如王健林委员带领万达集团“企业包县”扶贫;蒋平安委员团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开展“访惠聚”工作中,筹资700多万元发展村畜牧养殖业、改善当地办学条件,开展技术培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还牵手恒大集团对口帮扶大方县精准脱贫;厉以宁、党彦宝、苏华等委员还身体力行,捐资助学,通过扶贫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播。

  其三,弥补扶贫监督“鼓与呼”。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七个强化”,强调“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并批评一些干部为了政绩挪用扶贫资金搞面子工程,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深山老林里大搞工业项目的政绩作秀的行为。政协工作联系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和统一战线,政协委员能利用政治身份与影响力,通过走民情、问民愿、看实效,突破层层束缚,对扶贫政策、项目、资金、效果等各方面开展广泛、务实、高效的全视角民主监督,弥补党委、人大、纪检、审计部门专项监督的疏漏与不足。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扶贫开发工作也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政协工作聚焦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中央重大战略部署,问政献策贫困群众所需所愿,并俯下身、问民情、谋良策、出实招、进诤言,为党和政府提供参考,为扶贫攻坚贡献力量。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个百年梦想的伟大事业丰碑上,必彪炳镌刻人民政协的不朽功绩。(南方网刘立峰)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