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攻坚看湖南]慈利:旅游做“加法” 贫困变“减法”

2017年02月28日 17:07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樊帆):2月27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景区,游人如织,他们在栈桥上或观景、或拍照,不亦乐乎。

  “好开心,这里又好玩又方便,来之前真的没想到会这么棒。”来自台湾高雄的林女士兴奋地讲着自己此行的感受。

  这条跨度为430米的全玻璃景观桥,是张家界市慈利县的“致富”桥。

  “自打大桥景区开放以来,我们三官寺乡的扶贫工作就开始蒸蒸日上。”三官寺土家族乡党委书记朱醴介绍说,该乡依托玻璃桥旅游优势推广家庭农户体验式住宿,发展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体验吸引游客,全方位拓展旅游周边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尤其是该乡罗潭村,依托旅游扶贫、精准扶贫,全村2016年的贫困程度与2014年同期比较:人均纯收入由2140元增长到6580元,贫困农户由67户递减到3户,贫困人口由253人递减到7人,贫困发生率由31.9%下降至0.88%。危房农户房屋全部改造,饮水困难人口全部得到解决。

  “我们主打的是深度旅游,其实就是给旅游做加法。”朱醴点出了大峡谷景区带动周边农村增收致富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大峡谷玻璃栈桥的设计修建,缘起于湖南省打造张家界核心景区“三星拱一月”布局的思路。栈桥建成后,大峡谷的旅游附加值与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开放初期,甚至因为人数限制,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顺着这个思路,慈利县把打造体验式、多元化旅游业,当作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抓手。

  譬如距离大峡谷不到二十公里的禾田居山谷,是慈利县重点建设的景区“大后方”,这里不但有富有特色的集装箱旅馆、溶洞餐厅等吃住基础项目,更别出心裁地加入了打糍粑、推石磨等民俗体验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70%的员工都来自于附近村镇,他们中有许多建档立卡的在册贫困户。如员工丁为浩,家中因妻子患病致贫,目前和儿子丁世保都在禾田居山谷民俗体验区工作,每个月两个人加起来有3500元的收入。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省的去外面打工照顾不到妻子,真的解决了我的难心事。”提及工作,丁为浩非常欣慰。

  朱醴说,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观念的改变:“从前,我们进行人居改造,许多村民说自己习惯了旱厕,甚至不放工作组进门。后来,外面的人源源不断涌进来,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现在不用我们说,他们自己主动做好了这些事情。”

  旅游做“加法”,贫困变“减法”,慈利的脱贫之路已上轨道,它是范本,也是缩影,投射出思路转变对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让属于困难群众的中国梦、小康梦,越来越近,越来越美。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