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远山里的安居梦 2016陕西移民(脱贫)搬迁综述

2017年01月20日 08:30   来源:陕西日报   

  贫困户梅可军,2016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搬出茫茫大山。其实,这个愿望从女儿上小学时就有了。如果搬出去,孩子上学放学方便,更不用每天担惊受怕走山路、蹚水路……

  愿望虽好,但现实残酷。梅可军家住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几年来,仅凭自己一人外出打工和家里务农收入,6口之家搬下山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直到2016年,梅可军觉得有戏:新一轮移民(脱贫)搬迁完善了政策,他不仅得到10多万元的购房补贴,还加入村合作社参与养殖娃娃鱼、羊等。他说,“买房钱不用愁,还有事干,只要勤快,一定能梦想成真!”

  2016年,我省按照“陕南加力提速,陕北加快推进,关中高点起步”的要求,充分发挥移民搬迁的民生、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扎实推进新一轮移民(脱贫)搬迁。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计投入286.81亿元,开工建设安置房24.38万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19.12套,占国家下达我省8万户年度任务的238.93%。

  包括梅可军在内的众多“山里人”,纷纷搬出大山,迁入新居,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两灾户”不再受威胁

  27岁的杨希翠,原先居住在宁陕县皇冠镇八宝村秀才沟组,属地质滑坡点。全家收入来源主要靠打零工、种药材。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自去年7月入住兴隆村安置点后,杨希翠便在自己80平方米的家中开了个小店,日用百货,一应俱全。现在平均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丈夫出外务工,一个月家庭总收入6000多元。

  搬出大山、进城入镇,还有份稳定的工作,像杨希翠一样梦想成真的“山里人”,在全省数不胜数。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陕西生态保护(脆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和贫困集中区“三区叠加”表现非常突出,全省96个县(区)尚有3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2.4%;国家592个扶贫重点县中我省有50个;秦巴山、六盘山、吕梁山三个国家片区,在我省覆盖43个县区,集中了全省74%的贫困人口。

  面对灾害、贫困和生态保护多重压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诸多短板,早在2011年,省委、省政府就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通过省市县三级财政筹一点、群众自己拿一点、多方整合一点的办法,实施陕南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之后又扩展到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扶贫搬迁、秦岭北麓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投资854.2亿元,搬迁群众53万户、190万人。

  2016年是脱贫攻坚起步之年,全省移民(脱贫)搬迁按照“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四化同步、一举多赢”的思路,在把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的同时,同步实施扶贫与避灾、生态和其他类型的搬迁安置,政策执行由原来多个部门分头负责交由国土部门统一牵头,全面理顺了机制、统一了政策、夯实了责任。特别是对工作基础好的陕南三市,省上在原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既定任务基础上,新增12万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并明确提出年底前要全面完成3.33万“两灾户”搬迁任务。为此,陕南三市28县(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逐户制订搬迁方案,逐家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两灾户”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搬迁工作。

  安康市平利县给每个村安排了由镇村干部等10人组成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16年初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反复核对详查,精准识别;同时对“两灾户”明确建房面积、补助标准、宅基地腾退等事宜,精准施策和督导。对经济条件好的,鼓励他们进城或就近在集中安置点安置;对经济条件较差的特困户,则享受政府统一实施的“交钥匙工程”,一分钱不掏直接住新房。此外,各地也不断加大扶持措施配套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等举措,确保群众搬迁后能就业、有收入。

  好政策让生活有奔头

  按照国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以及我省多轮精准摸底统计,全省尚有35.5万户、125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的1/8。

  2016年以来,我省在确保能够如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脱贫、避灾、生态、其他等四类移民搬迁工作。省委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着力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去年5月19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新起点上统筹型移民搬迁工作全面铺开,也预示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入加速推进期。正是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不少贫困户赶上好政策,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

  长武县洪家镇司家河村贫困户李元民的老房就在村里的一个山坡上,家里3孔窑洞,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因为穷,媳妇、儿子常年在外不愿回来。如今,赶上好政策,自己一家可以享受到中省补助金十多万元,添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在县城西边的致通花园小区选购了一套93.8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住房。附近就是长武中学、县人民医院。“要不是有好政策,咱一辈子在县城也买不起房啊!”李元民享受到的好政策正是今年国家及省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推出的惠民政策。2016年,我省严控建房面积,按照保基本原则,以人均20㎡标准,主推60、80、100㎡户型,最大不超120㎡。针对鳏寡孤独、残疾人等特困单人户和2人户,按人均20㎡的标准建房,实行集中供养。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众,实行“交钥匙”工程,免费提供最大面积不超过60㎡住房。同时提高补助标准,建档立卡搬迁群众人均补助5.5万元。经过对我省各地建房成本的深入调查和精细测算,明确了建房成本最高限价、管理造价等具体要求,规定了搬迁群众“人均自筹不超过2500元”的硬杠子,有力地落实了“建房不举债”的要求。

  签协议没了后顾之忧

  如果说富县北道德乡特困户张明启,以前对于搬迁是想搬又怕搬,那么2016年起,他的顾虑被彻底打消了。

  “看到这几份协议,我心里有底了,不用担心破旧的瓦房漏风漏雨和以后的日子无法继续。”今年元旦前不久,张明启拿着和镇政府签订的“三项协议”激动地说。老张今年58岁,家里两个女儿,大女儿大学还没毕业,小女儿正读高中,妻子身患残疾,由于家里条件差,一家人依然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结构破旧瓦房里。家里欠下了巨额债务,微薄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政府补助和勤工俭学。

  老张明白,如果靠自己,一家子一辈子也没机会改变现状,然而,有了政府的帮助,一切都有了希望。镇政府与老张签的协议将移民搬迁、脱贫致富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同时约定了政府和搬迁户的责任与义务,既给政府明确了工作思路,也让搬迁户消除了以后生活的顾虑。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不能再按照过去‘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顺序进行,而要将搬迁与脱贫紧密衔接、有机融合,同步推进,以确保群众搬迁心里有底、搬迁之后不返贫”,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主任邹顺生说。

  2016年,我省进一步突出“脱贫”目标导向,强化就业优先、产业同步、稳定脱贫,探索推广了“三项协议一次签、三项规划一体编、三类建设协调推、三就措施配套跟、三方力量同发力”的“五个三”工作法,为统筹推进搬迁、腾退、就业、配套和脱贫等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省62个县(区)按搬迁轮候计划与搬迁户签订了“三份协议”,签订率达到100%。记者 乔佳妮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