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必须进一步强化“一号工程”意识,持续推进扶贫领域“三大行动”,推动扶贫攻坚工作由输血为主向输血和造血并重转变,由脱贫解困为主向稳定脱贫和实现小康并重转变,由物质帮扶为主向物质和精神帮扶并重转变,由政府兜底为主向政府和社会力量并重转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贫困问题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既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中央对甘肃工作的殷切期望。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扶贫开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推进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转4版)
(接1版)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当前,我省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剩余贫困人口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繁重、责任十分重大。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突出抓好“四个紧盯、四个着力”。
一要紧盯群众的获得感,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衡量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今后一个时期,要针对欠账多、基础差的实际,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深入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对农村道路、危房改造、学前教育、易地搬迁等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和福祉的工作,各级都要专人负责,逐一落实到位,问题导向要更明确、重点难点要更精准、解决措施要更有力、督察排难要经常化、落地生根要更坚实,真正做到精准指导、精准跟进、精准督察、精准落实。
二要紧盯脱贫的稳定性,着力培育富民产业。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脱贫致富的依托,解决脱贫不稳定的问题,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富民惠民产业。要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大支撑,发展合作经营、促进规模化,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着力培育一大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贫困群众有固定的、持续的增收渠道。
三要紧盯既定的作战图,着力强化各方责任。脱贫攻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落实各方责任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责任分解和压力传导,对于敷衍塞责精力不集中的、摆花架子沉不下去的、脱离实际盲目跟风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查处,确保责任落细落小。
四要紧盯立下的军令状,着力做到成果可靠。中央和省里、省市县乡逐级都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这些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地兑现。要进一步凿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把关体系,健全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推行省市县乡脱贫攻坚考核第三方评估全覆盖,精准做好脱贫退出、返贫纳入认定工作,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
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让我们再接再厉、奋勇前行,把群众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以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生效,不断谱写脱贫攻坚的精彩乐章,努力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