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云南临沧:三位一体攻坚脱贫

2017年01月06日 08:10   来源:云南网   

美编 刘一飞 画

  话题

  按照“党建抓软件、扶贫抓硬件”的思路,临沧市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参与到扶贫项目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拓宽脱贫攻坚的路子。

  声音

  “群众有困难,组织来帮忙;农户要建房,党员能帮上;跟着党员干,马上住新房。”“山多高,志多远,脱贫不能等靠要,守着金山和银山,脱贫致富路千条。”“要改变人口素质,就要盯死教育。”

  精准发力

  以党建引领脱贫

  “党员干部脚底有泥,群众心中有底。”

  这样醒目的标语,成为脱贫攻坚中,临沧党员干部带头干,齐走小康路的真实写照。

  “多亏了村党支部的帮助,帮我们统一购买建筑材料,省下了5%左右的费用。”靠着村党支部的帮助,云县大朝山西镇村民陈保文一家于去年4月搬入了新居。

  “针对村里一部分群众不了解市场,盖房子要买什么材料、该买多少而拿不准的农户,我们村党支部帮助他们代购或者统一购买。”坡头村支书李旺元告诉记者,对不懂施工、请不到施工队的村民,党支部也帮助建房,解决了人工不足问题。

  据了解,全镇100余户困难党员和群众通过村党组织组织的“建房互助理事会”和“党员互助组”帮建的方式,有序推进了农村安居房建设工作。

  “群众有困难,组织来帮忙;农户要建房,党员能帮上;跟着党员干,马上住新房。”,今年以来,大朝山西镇党委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党建抓软件、扶贫抓硬件”的理念,建立“大党建”“大扶贫”的机制。

  同时,围绕脱贫增收目标,因地制宜建产业;建立“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党员”驻村扶贫工作队,抓实产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用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切实解决党员群众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问题。

  临沧市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两手抓、两促进,着力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资源优化、服务建设、增收致富、服务群众7个方面推进,实施股份合作经济,开展创业帮扶,最终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村容村貌全面改观,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对发展的驱动力明显增强。

  观念变化

  激发动力挖穷根

  “党中央发号召,贫困山区要脱帽,打铁还得本身硬,脱贫不能等靠要。”“山多高,志多远,脱贫不能等靠要,守着金山和银山,脱贫致富路千条。”

  在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南美村竹笆山一组,村民自创的“标语”醒目地写在山墙上。

  “过去村里的拉祜族群众看到来的生人就会扭头跑掉,如今出门就是硬板路,走路碰不到泥巴,摩托车通行无阻,轿车也可以开进寨子里,通水、通电,用上了新家电和干净卫生入户厕所,夜晚还有路灯照明,犁地用上了微型耕作机。”竹笆山二组的罗庭华感叹。

  “过去就是一家一户上门打预防针,拉祜族群众会问不生病打什么针,如今随着政策宣传的深入,新农合、公共卫生免费服务的延伸,拉祜群众的医疗卫生意识也大大提高了,有病主动看医生,预防工作也积极配合。”南美村村医杨珍练从该村走出大山学医,学成后又回到了村里,一待十余年,见证了村民的就医观念变化。

  抓好脱贫攻坚,首先要抓好人的工作,既要发挥好帮扶干部的作用,更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临沧实行市级领导挂乡包村、区级领导联村包组、部门领导联组包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户,机关干部取消“双休”,村组干部转为“全职”,市区镇(乡)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群众结成“亲家”,采取围火塘、进地头、拉家常等方式,逐户帮助找“病因”、开“药方”、挖“穷根”,理清脱贫思路,制定脱贫措施。

  在各级党员干部苦口婆心的教育、亲力亲为的示范、以身作则的带动下,群众的观念转变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增强了,主动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强烈了,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形成了干部帮、群众干、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生动局面。

  教育惠民

  确保无因贫辍学

  “要改变人口素质,就要盯死教育。”坡脚村支书刘开明说,村里积极做好保辍控学工作,村组长跟学校签“协议”:老师耽误学生一节课,赔每个学生一元钱;反之,学生赔老师一元钱。土办法,见实效。

  “现在在沧源民族中学读高一的小女儿享受到了教育惠民政策,不仅享受营养早餐,还免学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真是给我们家省了一大笔开支,孩子也可以专心学习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刀董村一组的鲍艾不勒感激地说。

  过去,每到开学,鲍艾不勒一家人就开始为两个女儿下一年的学费犯愁。

  从今年9月1日开始,临沧市对镇康、耿马、沧源3个边境县正式启动实施学前两年、高中三年的十四年免费教育,3个边境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临沧市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子女入学难”“科技入门难”问题。

  在加快实施教育扶贫上,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善贫困乡(镇)、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完成全面“改薄”任务。2018年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达到90%以上。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确保贫困户无因贫辍学学生。实施边境县14年免费教育,支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每年定位定向招录250名贫困村学生,力争用10年时间,为每一个贫困村至少培育5名大学生。

  临沧市发挥中等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作用,每年培养1000名不同类别的乡土人才。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1+1”城乡结对帮扶共建计划和“百企帮百校”行动计划。对在临沧市内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并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的助学金补助。优先保障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入学困难补助和8000元以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贴息贷款支持。提高贫困乡村教师工资、岗位津贴,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学校倾斜。在提高群众科技素质上,每年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2—3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每年从贫困县(区)的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单位中选派8名业务骨干到省级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对口专业进修。每年从贫困村中选派2名以上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劳力到市级学校、医院、农业科技单位和种养加销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技能学习培训,确保241个贫困村每村有10名以上中高级技能人才,全市农村中高级技能人才达3000人以上。

  (云报全媒体记者 谢进 李春林)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