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兵 龚建华 本报记者 刘佳
山间盘旋的水泥路,绿意盎然的经果林,风貌独特的“小别墅”……1月2日,冬日暖阳中,达州市宣汉县庙安乡洞子村山水田园风景迷人。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定点帮扶该村以来,主动作为,当好“精准电子眼”,做好“扶贫助推器”,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脱贫攻坚助推之路。
真监督 扶贫政策不走样
开通人大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落实,是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式的一大举措。
近年来,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精准脱贫领域专题质询制度和群众监督评议举报机制,细化监督内容,明确监督责任,形成了“党委统领、人大监督、政府配合、代表参与”的督导机制。多次对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一大批重大扶贫工程进行视察调研,确保扶贫工作依法推进,重大扶贫项目落地落实。
在县人大常委会干部任免工作中,首次把脱贫攻坚知识纳入任前考试内容,被任命人员的拟任职报告要求必须作脱贫攻坚谋划,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就扶贫工作现场提问。“敢监督、善监督、能监督,充分发挥机构职能作用,采取专项调查、专题质询、跟踪监督、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确保扶贫政策不走样。”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逢友说。
再行动 扶贫力量成合力
宣汉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号召人大代表以身示范、率先垂范。达州市人大代表、宣汉县庙安乡洞子村村主任王福志,在村上建起冻库、引进农村淘宝网店,使脆红李销售不再难,57户贫困户全部进入专业合作社,年分红近1500元;宣汉县人大代表雷远学在茶河镇建起生态产业基地,实行“公司、贫困村、贫困户+政府”的“3+1”模式,通过安排贫困户就业和与贫困户合作种植牧草,为农创收360万元以上……
宣汉县人大常委会还邀请技术能人先后为对口联系村开展技术指导3000余人次,提供致富信息150条,解决生产难题45个。同时,在3个对口帮扶村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探索“支部+专合社+贫困户+基地”的土地集约经营模式,发展菌、药、果、蔬等特色产业200余公顷,协助发展种养业、加工业项目62个。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