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蔬菜长势喜人。
富民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
免费为残疾人发放种薯和复合肥。
脱贫奔小康路上,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一个贫困残疾人掉队。《昆明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为实现全市残疾人2018年同步脱贫发出了动员令,拉开了决战决胜大幕!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相比普通群众,残疾人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困难。如何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不掉队? 如何让残疾人精准帮扶工作充分发挥“造血”功能,实现一次投入、长期滚动受益的良性循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市残联探索“造血式”扶贫帮困新路子的有益尝试。
为加大残疾人扶贫力度,增加残疾人就业机会,市残联一直把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作为残疾人脱贫工作的主抓手,充分发挥基地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自力更生的致富之路。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大力开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和项目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投入省、市扶贫资金876万元,先后在富民、石林、宜良、东川、禄劝、嵩明等县区建立了11个残疾人扶贫基地,有效提升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正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跃进。
晋宁
蔬菜基地
为残疾人增收辟新路
2016年5月19日、20日,中国残联理事长鲁勇一行赴昆开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专项调研。副市长王道兴及省、市、区残联负责人陪同调研。鲁勇一行先后实地调研了晋宁县二街镇扶贫示范基地。
种植了几亩蔬菜?收入多少?在晋宁县二街镇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鲁勇与朱家村委会村民李加伟亲切交谈。据介绍,2014年,晋宁宣腾山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二街镇建立了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种植、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依托晋宁县二街镇朱家村委会顺民村小组的人员、土地和自然资源,全力打造蔬菜从基地到餐桌产供销产业链。
基地以“基地直供餐桌”为理念,采用优质山泉水作为灌溉水源,保证了蔬菜的绿色生态。同时,通过安置残疾人就业,大力发展残疾人蔬菜种植、猪鸡养殖,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目前,基地种植了500亩无公害蔬菜,2015年在市、县残联的扶持下,投资25万余元,为17户残疾人安装了50多亩喷灌,解决了残疾人劳作困难,节省了劳力;同时,通过公司+基地+残疾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与残疾人签订蔬菜收购保护价,为方便残疾人,减轻劳动强度,公司还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直接收购蔬菜,同时,帮助残疾人家庭销售蔬菜、禽蛋、家禽、生猪、蔬菜豆类腌制品等农副产品,让他们的口袋“鼓起来”。
2014年至今,晋宁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共安置12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30户残疾人从业,所安置残疾人员工月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户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
鲁勇对昆明市残联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各级残联组织,要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周边地区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富民
扶贫基地
就是残疾人的家
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这一造血式扶持计划,宛如一盏生命之灯,点亮了残疾人的致富道路,带动了一批残疾及困难群体摆脱贫困。
2015年1月28日,富民县“阳光青泉”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正式揭牌。“阳光青泉”是云南省第3家、昆明市第1家挂牌成立的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基地投入资金2010万元,集特色林果种植、生态畜禽养殖、特色温泉休闲及生态农庄体验为一体,是富民县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创新之举。
2016年5月17日,富民县首家县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在罗免镇古从贤种植基地正式挂牌。该基地位于富民县罗免镇麻地村委会麻地上村,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投资70万余元,种植苹果、核桃、香椿、梨、桃等农产品,现已有1500株苹果树正式挂果,年产量8吨以上,产值在15万元以上,该基地苹果已由工商部门注册为“牯子山”牌商标。
51岁的古从贤是富民县罗免镇麻地村牯子山生态园的园主。古从贤左手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2007年,他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买下麻地村牯子山的一片果园地。为改良果园的酸苹果,他从富民县百花山、陕西引进瑞阳、瑞雪苹果品种,通过嫁接开展苹果改良。改良后的苹果个大、果型端正、好看好吃、耐贮藏、具有独特香气、品质佳,供不应求。2015年,在县政府扶持下,古从贤还接收了三四名残疾人一起打理果园。古从贤手把手教他们修剪、嫁接等技术。古从贤说,“现在果园里已有红富士、红将军、锦绣红、团结乡等多个品种的苹果,且每公斤可以卖到15元。”
2015年,富民县残联扶持给古从贤创业基金4000元。此外,富民县麻地村还成立了林果协会,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协会还专门组织专家为古从贤等残疾人开展种植培训。
古从贤表示,下一步,他将不断更新锦绣红苹果品种,加大扶贫基地建设,将牯子山生态园打造成“一条龙”式服务的生态农家乐。
累累的桃子挂满枝头,大红羽毛的土鸡悠闲地穿梭在果树中间,不时寻找着林间虫子作为食物。走进富民县永定镇麦依甸邓兴忠养殖基地,一幅和谐生动的生态田园风光映入眼帘。
邓兴忠养殖基地是富民县第二家县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该基地位于富民县永定镇麦依甸村委会干箐村,占地面积50余亩,投资10万余元,主要种植桃、核桃、香椿,家禽养殖等,已有果树正式挂果、家禽出栏,产值在10万元以上;此外,位于赤鹫镇赤鹫村委会赤鹫大村和利明种植基地属于富民县第三家县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基地占地面积20余亩,投资43万余元,主要种植蓬莱松及天麦冬,已达一定规模,年产值达10万元以上。
两个基地立足于造血机能的恢复,以自主投入为主,残联补贴为辅,通过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建设,让残疾人恢复造血机能的同时,实现“致富一点,脱贫一片”的目标。
倘甸和轿子山两区
马铃薯
铺出残疾人脱贫致富路
“自从来到云南泵龙马铃薯种植有限公司建立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工作,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一家5口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在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肢体残疾的大箐村委会大庆村村民刘大芬告诉记者。
两区马铃薯因种植区域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无污染而品质优良。借助国家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一个化“薯”为“粮”,使“土豆变金豆”的马铃薯产业扶贫,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带来新希望。
为让残疾人早日脱贫奔康,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从马铃薯地里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径。2014年,依托辖区内的龙头企业—云南泵龙马铃薯种植有限公司,在凤合镇建立了区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种植马铃薯121.1亩。公司投入资金22.9万元(其中省、市级财政资金9万元),安置5名贫困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了81户贫困残疾人科学种植马铃薯。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为让更多残疾人脱贫奔康,公司将基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亩,安置10余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户达到152户。
基地采取公司+基地+残疾人模式,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具体为:免费为152户残疾人发放种薯和复合肥;聘请马铃薯种植专家为152户残疾人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种植技能;此外,在马铃薯种植、中耕管理、采收过程中,由公司派遣种植部技术人员,专门为残疾人进行田间地头技术实践培训,解决残疾人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马铃薯采收后,由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0.20元/公斤的标准进行马铃薯回收。
经测算,到马铃薯丰收期,平均每亩可产马铃薯2吨左右,产量可达400吨,按照平均市场价格2000元∕吨计算,产值可达80万元,户均残疾人可增收7000元左右,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通过基地辐射带动,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一垄垄萝卜长出了嫩绿的小苗。通过覆膜、顺苗等科学的管护,从而进入百姓餐桌。这看似农家的一道“小菜”,红土地镇农民却将它经营成了一笔大财富。2015年,倘甸和轿子山两区依托昆明市东川区神耀种植有限公司在红土地镇建立了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发动法者村、新乐村、蚌德村、炭房村、银水箐村、蚂蝗箐村、新田村的残疾人开展萝卜种植。基地总投资6.4余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万元,种植优质萝卜566亩。公司安置残疾人职工5名,并与140户残疾人达成“产供销”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籽种、产品收购保护价等相关内容,保障了协议种植户一心一意开展生产种植。公司则将主要精力花在技术指导培训、产品销售链开发、资金筹集等工作上。
基地将169.8公斤优质萝卜籽种无偿发放给红土地镇法者村等7个村的残疾人,并无偿发放肥料给残疾人;同时,组织蔬菜种植推广队伍,进村入户,开展“蔬菜种植管理、蔬菜初加工”培训,提高残疾人种植技能;萝卜采收后,残疾人将新鲜萝卜就地加工成萝卜干,公司对萝卜干以5元/公斤的价格进行回收,每亩毛利润1500元,纯利润500元。
红土地镇新乐村委会岳家包包小组的肢体残疾人刘立稳,如今,靠种植萝卜让钱袋子鼓了起来,每月可拿2000多元!记者李丹丹报道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