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 “黔中首郡”思南拔穷根创新业

2016年12月15日 15:14   来源:贵州日报   

  

  晨曦两江口。任志平 摄

  

  思林电站乌江航道成功试航。简行 摄

  

  九天温泉城。梁祖江 摄 

  

  思南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梁祖江 摄

  

  ←正在崛起的思南县香坝镇雷公门新农村。 梁祖江 摄

  

  白鹭湖。任志平 摄

  

  许朝政与他的花灯班子。任志平 摄

  

  ↓石林奇缘。   陈利 摄  梁祖江

  黔中首郡,大美思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地域,历经时代的变迁,在因乌江断航交通区位失去比较优势、经济文化衰落多年后,而今正依托新的交通、自然、历史、人文等多重优势,实现重新崛起。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是思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产业结构调整最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成效最佳、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目前,全县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27︰48,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8.7%下降至16.35%

  县委书记刘云成说,今后五年,是思南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同步小康的重要时期,更是负重赶超、奋力翻番的历史转折点。思南将围绕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试点县、加快建成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致力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创新及民生保障,努力走出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崛起的发展新路,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县长席龙海说,思南的脱贫攻坚任务还依然非常繁重,今后五年,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大力营造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多彩繁荣的文化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把思南建成乌江生态经济走廊的“绿色明珠”。

  该县提出,未来五年,争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9:35:46。到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2020年实现279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9.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打好攻坚战:实施脱贫工程

  打好产业就业攻坚战。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重点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大力推进水、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交通毛细血管不畅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贫困村道路硬化率、饮水安全达标率、安全用电率、网络通达率全部达到100%。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严格按照“四定模式”,完成易地搬迁贫困人口4万人。盘活被搬迁群众的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迁入地经营性用房、农用地、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打好公共服务提升攻坚战。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积极实施“雨露计划”,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深入实施职教扶贫“1户1人”计划,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业。扎实推进医疗扶贫,巩固完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推进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扎实推进兜底扶贫,切实做好扶贫对象与农村低保对象的衔接,推动贫困线与低保线“双线合一”。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做足做好各项金融政策,争取150亿元扶贫基金,全面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落实新路径:培育特色产业

  做强新型工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型轻工业、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以贵州思南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建设“一区三园”,将双塘园区打造为集农特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轻工业、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将关中坝园区打造为以船舶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园区;将邵家桥园区打造为集新型建材、教育发展和新型城市为一体的产教城深度融合示范区。

  做优特色农业。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目标,促进农业主导产业裂变发展,推进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全链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力争到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31亿元,创建5个省级以上品牌。

  做活第三产业。以创建山地旅游重点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优秀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编制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实施全域旅游“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打造“千年首郡邑?百里水天堂”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做大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力争到2021年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

  突出大跨越: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水、陆、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建成思印城际快速干道、环白鹭湖公路以及沙沟至长坝石林、思南通用机场等项目,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步伐,确保骨干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均达75%以上;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山塘改扩建项目建设,推进过水湾、沙坝、花滩子水库建设,开工一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构建现代水利综合保障体系。争取500kv变电站落户思南,加快遵义至思南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构建能源信息应用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围绕“一心二卫,四副五轴”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卫星城镇和特色小镇同步发展。按照“一城两区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持续实施主城区“北移、东扩、西进、南延”发展战略,完成安化古城打造、河东棚户区改造和城北新区建设,邵家桥新区初具规模、双塘新区基本建成。进一步加大与印江、德江、石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贸物流、全域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力争思印同城化发展基本实现。按照建设思南、沿河“乌江姊妹城”的要求,加快推动滨江山水旅游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强化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城区、通道、园区、景区、村寨、水岸等“六绿”工程,确保每年新增森林面积1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国家级森林城市和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乡镇创建工程,力争到2021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3个以上,省级生态村20个以上。到2021年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覆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率达90%、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和地表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创建贵州优秀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思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解读

  思南立足充分利用省、市打造黔东北特色城镇带和思(南)德(江)印(江)同城发展机遇,推进多山地、多民族、生态型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思南融入黔北、黔东城市群步伐,筑牢“黔中首郡·乌江明珠”城市品牌形象。

  该县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主城区人口超过20万,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壮大体系:构建“一心二卫,四副五轴”

  为构建乌江中下游城镇组群的中心节点,思南正以中心城区为全县城镇体系的发展极核,并实现主城区与交通干线小城镇联动发展,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心二卫,四副五轴”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心”:以思南老城区为支点,构建向东连接到印江,向西拓展到双塘,向南延伸到灯油坝和邵家桥的乌江中游城镇组群中心。

  “二卫”:以塘头镇和许家坝镇为中心城区外围重要的卫星城镇,重点分担承接县城功能,并发展特色功能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四副”:培育大坝场镇、青杠坡镇、张家寨镇、瓮溪镇作为各自所在区域的重点镇和县域发展副中心,承载片区内的公共服务投放功能,带动所在区域的城乡共同发展。

  “五轴”:沿思(南)德(江)印(江)城际快速干道形成的城际干道主轴线,沿乌江航道形成的乌江黄金水道主轴线,沿杭瑞高速公路和S304省道形成东西向城镇聚合的主轴线,沿思剑高速公路形成南北向城镇聚合的主轴线,沿县域南部联系瓮溪镇、塘头镇、大坝场镇的规划公路形成城镇聚合的次轴线。

  做大中心:实施“一城两区四组团”

  贴近自然、融入山水、传承文化,思南以乌江山水为基础,历史文化为灵魂,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之都”,加快实施“一城两区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

  四个组团聚合成型主城区并分别承担主体功能:思唐组团主要承担生活功能,为综合生活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双塘组团主要承担生产功能,为工业园区(承载一类工业)、物流中心、专业市场、商贸中心;邵家桥组团主要承担生活功能,为综合生活区、教育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商务办会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灯油坝组团主要承担生产功能,为工业园区(承载二、三类工业)、物流中心。

  此外,思南以思印城际快速干道为纽带,促进两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同,真正实现同城化发展。

  增大支撑:突出“双轮驱动”

  思南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秀丽的山水景区、享誉全省的教育声望、高水平的医疗资源。依托各种优势,思南强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深度融合并“双轮驱动”。

  老城区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围绕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的要求,突出历史文化街区功能,加快推动腾龙峡旅游度假区、安化古城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城北新区围绕打造商贸物流及休闲疗养新区的要求,突出休闲疗养和商贸物流功能,并依托乌江黄金水道,建设乌江思南港口物流园区,推进兴黔船业、温泉疗养城、乌江文化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二、三产业同步发展。

  双塘新区围绕打造产城一体互动发展新区的要求,突出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功能,积极推动西南国际商贸城、万丰国际商贸城、黔东汽贸城等集商贸物流、工业企业和城市综合体于一区的产城一体互动发展项目建设,着力把双塘新区打造成为集新型专业市场、商贸一体的区域性商贸综合体。

  邵家桥新区依托石材城和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突出产城一体、教城一体、“产、教、城”互动发展的功能,积极推进石材园区、教育园区建设,并充分吸纳人口转移,成为城市新区。

  打造“水上天堂”建成“特色古郡”

  ——思南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策略解读

  思南加快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创建一批A级景区、开发一批特色商品、优化一批精品线路、谋划一批经典赛事,形成全域化、特色化、一体化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山地公园”中的“水上天堂”,建成“多彩贵州”里的“特色古郡”。

  到2020年,思南力争创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5个以上;力争打造3至5个国内知名、5至8个省内知名旅游商品品牌和3至5条省内知名旅游精品线路;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亿元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以上。

  创建发展品牌

  打造地域标识。加快推进以思南古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以百里乌江水天堂为核心的休闲文化景区、以千年古寨郝家湾为核心的耕读文化景区、以梦幻石林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景区、以九天温泉为核心的康养文化景区、以塘头为核心的国家农业公园、以张家寨茶园为核心的茶旅一体化园区等地域性标志景区景点建设。加快启动“思南城市会客厅”项目建设,打造为集文化展示、特产展示、规划展示、资源展示、形象展示于一体的“中国·思南乌江风情园”。

  创建A级景区。力争创建思南梦幻石林·白鹭湖5A级景区,创建并提升板桥特色旅游小镇·郝家湾、九天温泉、腾龙峡、张家寨茶旅一体化园区、万圣山森林公园5个4A级景区,建成3A级景区5个以上。

  开发特色商品。围绕“生态、休闲、养生”需求导向,发展生态食补、医药养生、休闲度假、生活体验等大众化产品,培育地质科考、教学实践、婚纱摄影、露营探秘、影视写生、农耕体验等个性化产品,力争5年内打造3至5个国内知名、5至8个省内知名旅游商品品牌。

  促进业态融合

  培育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将万圣山森林公园、四野屯自然保护区打造成为山地休闲区;依托乌江沿岸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打造集休闲观光、民俗体验、水上运动等为一体的水上休闲区;依托郝家湾古寨等历史人文资源,打造耕读文化休闲区;依托石林资源的独特性,打造以“梦幻石林”、“彩色石林”为主的绿色生态科普旅游区。

  积极发展健康养生旅游。打造集温泉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乌江最美峡谷温泉养生品牌;打造“梵真坊”野山茶油品牌,实现油茶“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申报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探索发展文化旅游。以“黔中首郡”为核心,推进思南古城风貌改造、旅游商品一条街(盐市街)、文化产品一条街(安化街)等项目规范化建设。以田秋、李渭、旷继勋等历史名人为主线,规划建设以“田秋文化园”为核心的文化集聚区,打造纪念历史名人、汇聚文武贤人之地。

  着力发展体验旅游。以板桥郝家湾、塘头关中坝、天桥黎明为核心,打造体验耕读文化和寻找梦里乡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重点推进郝家湾3A级景区升级改造,打造集休闲、体验、观光等为一体的耕读文化体验景区。

  创新发展模式

  景区全域布局。围绕“一廊打通、两极拉动、三足鼎立、四面开花”整体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一带四区”。“一带”即百里乌江水天堂,“四区”包括高山林海区、茶韵牧歌区、耕读风情区、野趣石韵区。

  产业全域融合。全面同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六大旅游业态,积极探索发展体育旅游、医疗旅游、房车旅游、森林旅游、研学旅游、老年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培育构建全域化、特色化、一体化旅游产业体系。

  资金全域整合。探索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债权融资、政策性融资等模式,推进旅游市场化融资,逐步建立财政资金、民营资金、社会资本等融合机制,为全域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