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山西省产业扶贫铺筑增收路

2016年12月07日 09:59   来源:山西日报   

  举“精准旗” 打“特色牌” 架“融合桥”

  本报讯(记者赵建军)11月30日,阳曲县牛家滩村农民赵玫瑰一边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一边看护着圈里的小羊,心里满是甜蜜。7个月前,当地一家农牧企业免费给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300只羊,怀胎母羊就有100只。老赵家除了能分到羊,还头一次在家门口挣上了工资。“10个月就能挣1.5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感谢政府的帮扶、企业的带动!”

  贫困县怎么搞产业扶贫?阳曲县盯准了两条:一是选定产业项目精准、选定贫困对象精准;二是抓龙头企业带动,让贫困户搭上企业发展快车。目前,该县培育扶贫企业和规模合作社125家,探索出了“生猪放养”“送鸡还蛋”等产业扶贫模式。

  特色农业产业如何唱好扶贫这场“大戏”?今年我省出台《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下文简称《方案》)给出了答案。未来五年,我省要推进杂粮、马铃薯、中药材、水果、蔬菜、畜牧、休闲农业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并在农民培训、资金项目安排、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到2020年带动11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产业是贫困地区的软肋。这几年,我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文章,尤其是在吕梁、太行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依托区域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布局思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天镇设施蔬菜、岚县马铃薯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在隰县,“玉露香梨”成了“摇钱树”。79个贫困村村村栽上了“玉露香”,进入盛果期,预计果农年人均收入将达到3万元;在大同县,“致富梦”圆在黄花。把种植黄花作为推进“一县一业”的主抓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发展,目前种植面积10万多亩,今年预计实现产值3亿元。

  产业扶贫,要充分体现“产业+扶贫”的内涵,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这一点在基层也有经验可循。汾西洪昌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五统一、三固定”的经营模式,发展肉鸡养殖加工业,直接受益群众达1.5万人。这次出台的《方案》也进一步明确,要引导贫困户以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或企业,完善“企业+产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

  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表示,产业扶贫目的是为了贫困人口脱贫,必须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真正建立起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同时,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融入新思维,发展新业态,特别是要搭上“互联网+”快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