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打通梗阻“授之以渔” 产业脱贫的“固原套餐”

2016年11月30日 08:5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冷凉蔬菜、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集聚发展,贫困群众增收实现“撑杆跳”

  授之以渔,产业脱贫的“固原套餐”

  宁夏固原市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西海固的核心区域,有26.7万回汉贫困百姓生活于此,贫困程度较深。近年来,固原各县区精准布局产业,尝试内部“双带”帮扶、外部金融助力、合作社打通市场,政策从唱“独角戏”变成“整体推”,人们从“等靠要”变成“我想富”。如今的固原,冷凉蔬菜、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集聚发展,贫困群众增收实现“撑杆跳”,如期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

  产业“引擎”拉动增收

  在固原这片“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土地上,群众要从贫困走向富裕,发展产业无疑是最持续有效的方式。

  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纪峥说,近年来,固原市日渐壮大传统产业,试水与市场对接紧密的新兴产业,产业布局不断精准,尤其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及贫困户经营能力、脱贫需求发展起的多元富民产业初现规模。

  通过现代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一些县区的传统产业得以“升级”,也让当地脱贫增速。在西吉县向丰家庭农场,记者看到,5座长达500米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高达6米的牛棚与现代车间无异,千余头安格斯牛集中养殖,牛粪通过装置加工成有机肥,并为附近贫困户提供母牛托管代养和打工机会。

  行走在六盘山下,一批新兴产业让人眼前一亮:彭阳县和泾源县的蜂产业、原州区的冷凉蔬菜、西吉县龙王坝的乡村旅游、隆德县的林下经济……“养蜂人”陈泽恩去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发展蜂产业,仅去年100多箱蜜蜂就为他带来了十几万元的收入。他自信地说:“我用‘互联网+’把‘土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

  走进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绿色”产业迸发勃勃生机。瑞丰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姚选说,依托气候冷凉优势,合作社覆盖土地规模已扩至3万亩,不仅因地制宜种植冷凉蔬菜,还配套发展蛋鸡、蜂蜜产业,更带动1500多农户就近打工,贫困农户今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打通梗阻“授之以渔”

  一个时期以来,“杀鸡取蛋”“未下羔先卖羊”一度成为固原部分群众“越扶越穷”的真实写照。当地干部群众总结认为,既让贫困百姓享受丰盛的产业套餐,又能消化吸收,才算真正的产业造血脱贫。

  为此,固原市依据县、乡、村特点创新产业脱贫模式,集中资源扩大金融扶贫、“双带工程”、合作社经营等效益,逐渐让贫困户有了脱贫致富的想法和手段,破解其脱贫“无内力”的尴尬。

  为增强内部帮扶效果,固原市积极在贫困村培养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原州区头营镇石羊村的马万武就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带头人。两个月前,马万武将自家的牛赊给贫困户马德孝,马德孝没上过学,也没养过牛。为帮助马德孝,马万武真费上了心。“我把饲养方法写在纸上交给他女儿,之后隔三岔五就去看,手把手地教,现在他的牛养得很好。”马万武说。

  单凭扶贫资金,帮扶略显吃力,而金融助力产业则能放大扶贫成效。西吉县农信社信贷部经理邵峰告诉记者,西吉县争取人民银行配套专项支农再贷款等资金,同时县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在此基础上再放大资金,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向他们发放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

  产销对接是固原市脱贫的一大短板,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肉牛合作社、农业公司等经营主体,通过产业链搭建则让贫困户走出“卖难”窘境。西吉县黑珍珠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发现珍珠鸡的需求旺盛,而自己养殖规模有限,去年便向1500多户贫困家庭发放12万只鸡苗,企业将鸡和鸡蛋回收,包装后销往“北上广”,实现企业与贫困户双赢。

  在“新机遇”的触动下,一些贫困户开始萌生规模化发展的念头。记者在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看到,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半山腰已经建起3座鸡棚,三黄鸡在松树下悠闲觅食。合作社社员柳宝军说,“我们10户农民成立了占地200多亩的合作社,养殖了8000只三黄鸡,比种地挣得多。”

  “强身健脑”扶精气神

  拥有一技之长成为贫困群众开启产业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固原市依托职业院校,将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使之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

  西吉县硝河乡红泉村贫困户苏克忠缺资金、缺技术,以前虽养牛,但只是一两头。今年苏克忠参加了种养殖业技术培训,贷款5万元养牛,养殖头数也增至7头,“政府给贫困户贷款不用抵押、不收利息,还给我们免费培训,政策这么好,我们再不动弹就说不过去了!”

  要让贫困户动起来,还需“施压”。隆德县委副书记赵延军说:“政府要由包办代替向引领带动转变。现在政府给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就是让他们有还款压力,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固原市,贫困户必须把牛棚羊圈建起来后才能协调贷款补栏,通过验收才可获得项目资金,银行贷款一旦拖欠还会被列入黑名单。这就倒逼贫困群众为收回成本、偿还贷款而努力发展产业。彭阳县草庙乡新洼村村支书焦世有对此感触颇深。“过去的扶贫都是救急式的,国家给点啥,老百姓拿点啥,每年扶一茬,每年没剩啥。现在的扶贫到村、到户、到人,村干部要盯着贫困户发展产业,帮他们贷款,督促他们按时还款,最终把人的精气神扶起来。”  (记者邹欣媛)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