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黑龙江通报5起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2016年11月29日 10:49   来源:黑龙江省纪委   

  近期,省纪委监察厅联合省审计厅,对7个贫困县的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和专题调研。现将审计和调研中发现的5起典型问题通报如下。

  一、木兰县扶贫办套取挪用扶贫项目管理资金问题。2015年至2016年初,木兰县扶贫办不顾扶贫项目管理资金需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机构和人员开支的规定,通过虚开发票方式,套取扶贫项目管理资金22.92万元,用于核销差旅费、招待费、交通费和购买办公用品等。同时,县扶贫办还存在随意调整扶贫资金使用项目、项目建设未进行招投标问题。县扶贫办主任刘明坤受到行政撤职处分,并被调离扶贫办。

  二、拜泉县11个行政村挪用扶贫农机具收益资金问题。2015年,拜泉县11个行政村将县扶贫办拨入的40台(套)农机具租出,租金合计227万元,全部用于村办公支出、偿还欠款等,没有按照规定将辖区内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作为受益主体。涉及11个行政村的负责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拜泉县扶贫办副主任范维春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县扶贫办原主任潘浩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

  三、兰西县贫困人员建档立卡不实不准问题。兰西县扶贫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工作中,审核把关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将180名非贫困人员纳入贫困人员建档立卡,其中有消费型车辆的128人,在城里购买商品房的34人,有企业、合作社等经营身份的5人,财政供养人员13人,涉及15个乡镇、64个行政村。县扶贫办副主任赵金贵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县扶贫办主任张辉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并被免去扶贫办主任职务,主管该项工作的兰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士权受到诫勉谈话;涉及乡镇、村的79名精准扶贫工作负责人受到责任追究。

  四、汤原县扶贫办扶贫项目荒废闲置问题。2013年,汤原县扶贫办以仙马村名义立项,投资200万元建设2600平方米奶牛养殖项目。项目实际建在了某牧业企业厂区,且未明确产权归仙马村所有,只是让仙马村负责管理,导致所建场房一直由该牧业企业无偿使用。后因奶业市场不景气,现已荒废闲置,本应扶贫的项目没有取得应有效果。县扶贫办原主任王华、副主任李义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五、勃利县扶贫办扶贫危房改造验收弄虚作假问题。2015年8月,勃利县合庆村村民潘某(夫妇均系聋哑人),申请了扶贫危房改造补助资格。后因无力建房,合庆村将资格转给其他贫困户。2015年10月,房屋改造验收时,县扶贫办副主任丁尚文弄虚作假,用他人冒充潘某,拍摄了存档备案照片并通过验收,致使潘某既未得到2.75万元补贴款,又丧失了下次申报的资格。丁尚文受到记过处分,县扶贫办主任李东海受到警告处分。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挺纪在前,以纪律保障扶贫,紧扣“精准”二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要充分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开展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专项举报,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主动互通情况、共享信息。要严格执纪问责,联合审计部门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典型问题一律通报曝光。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频发,或者对突出问题整治不力、走过场以及查处问题不认真、责任处理不到位等问题,严肃追究有关党委、纪委的责任。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