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文体广电局为集贤镇立新村18户贫困群众发放猪仔,助力其脱贫致富
■记者 闫鑫 通讯员 张攀峰
“免费的猪仔送到家门口,出栏时再以高出市场的价格买走,好事全让咱碰上了,真是掏心窝里暖和呀!”领到了爱心猪仔,周至县集贤镇立新村18户贫困群众笑在脸甜在心。精准到户送猪仔,既是周至县文体广电局探索“家庭牧场+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的一个缩影,也是文化扶贫“乐章”中的一小段音符。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周至县文体广电局按照全县整体部署,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凝聚合力、狠抓落实,打响“组合拳”,细列“任务清单”,从组建农家书屋、进村入社惠民演出、配送体育器材、组织非遗景区演出到增加群众收入,一个个惠及百姓的服务、一次次丰富的活动、一项项具体的帮扶措施在文化系统不同“1+N”“点”上开花结果,真真切切给贫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欣喜和实惠。
扶贫先扶智 帮困先育人
“脱贫扶智、扶贫扶心”,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从思想上提振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周至县文体广电局积极争取省市资金,先后投资3600多万元,在全县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文化活动器材配送工程;投资近1000万元实现了全县37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每年送戏下乡756场,送图书下乡12646册,送电影下乡4515场;依托集贤古乐、楼观八家庄牛斗虎、渭旗锣鼓、周至道情等非遗项目,在道文化展示区、沙河公园、贫困村进行全方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每年展演1200余场次。先后以“欢乐百姓 舞动周至”为主题举办了多次全县广场舞大赛,为全县新农村示范村、社区、广场舞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配送广场舞移动音响300多套。
依托美丽乡村文化示范村项目,在全县60个行政村建起30平方米文化墙,同时继续争取配套文体设施价值上百万,让贫困村形成积极向上、和善勤奋、尊老爱幼的村风、民风,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加强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对扶贫开发重点村和脱贫巩固提升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专题培训。分门别类的对贫困村中猕猴桃、杂果、苗木花卉、蔬菜种植,生猪、养、肉牛养殖专业户进行图书精准投送,努力为群众提高科学种养殖水平增加知识补充。广泛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重点放映以为养殖种植、生产生活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群众需求的科技科教片,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基本农业知识。
与此同时,周至县文体广电局着力发挥自身行业优势,编排通俗易懂文艺节目在贫困村进行巡回演出,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体育用品发放提升群众强身健体意识,并重点解决贫困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统一对所有贫困村现有文化基础设施、民间技艺等进行调查统计甄别、挖掘和政策扶持,邀请省市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加工,分门别类的引入演出市场、销售市场,在演出活动安排、门面房租赁和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精准扶持,增加项目传承人及从业人员收入。
精准拔穷根 走上幸福路
找准“症状”,精准滴灌,方可见成效。通过两个月入户摸底调查,多次同村委会沟通交流,拜访当地农业专家,周至县文体广电局以传统优势经济农产品为根本,以个体家庭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立新村、金林村、北街村、新城村等村开展科学规划种植经济作物,实行错时种植、错季收获。积极采取“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带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在以杨胜利同志为队长的局扶贫工作队多次沟通协调下,目前集贤镇立新村林下种植猪苓项目即将启动。
“情入村里,踩进泥土”。周至县文体广电局帮扶干部深入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人口状况、致贫原因、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等相关问题,准确记录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需求和愿望,详细拟定具体帮扶措施,并及时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精准跟进。同时,帮扶干部将印有自己姓名、工作单位、手机号的“精准扶贫联系卡”送到贫困户手中,或提供就业和致富信息,或提供资金支持,或联系医疗救助、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指导等,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找思路,解决实际困难。
一系列措施增添了文化扶贫的新引擎,由此生发的实惠和福祉,无不透露着一种可亲可感的朴素。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周至县文体广电局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