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助力脱贫攻坚纪实:让电力成为脱贫“先行官”

2016年11月23日 07:4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员工在扶贫村配套电网建设施工现场架设变电台。冯 武摄

  自去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响应,给贫困地区送去资金、技术,营造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氛围,帮助贫困人口转变发展观念,从根本上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万企帮万村”专栏,对这些企业的帮扶行动、帮扶经验进行报道

  青海高原已经进入冬季,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河居村的电网建设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电力施工人员忙着立电杆、搭电线、装变压器,一片繁忙。这是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全力推进实施脱贫攻坚配套电网建设的一个现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部署和国家电网“国网阳光扶贫行动”有关部署,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优势,主动融入、积极参与青海省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将加快贫困地区电力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导工程”,全面加快电力专项扶贫和贫困县、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

  电网改造助脱贫

  按照青海省确定的扶贫工作部署,2016年,全省计划脱贫摘帽贫困县6个、贫困村404个。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根据省扶贫局确定的电力脱贫标准,在确保完成公司经营区域电网延伸范围内脱贫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扩大农牧区电网改造范围。在保障404个脱贫村电网满足要求的同时,对6个脱贫县整体电网结构进行优化,新增变电站布点,并对脱贫县部分非贫困村进行电网改造。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展部主任李海峰说:“截至目前,已下达贫困村配套电网建设项目261项,施工现场遍及全省各市(州),工程项目前期、工程建设施工等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电力专项扶贫工程规模大、点多、面广、时间紧迫,为了抢工期、抓质量,工作到哪里,大家就吃住到哪里。这是惠民利民的工程,再苦再累都值得。”同德县巴沟乡河居村施工项目负责人李生茂说。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乡小龙院村是年内计划脱贫的404个村庄之一,该村的电网扶贫项目自7月底开始施工,10月初完成改造。此次低压台区改造为该村新建和增容变压器3台,立杆84基,改造居民用电187户,并将村里的裸导线更换成了架空绝缘导线。村民赵福元、赵得元兄弟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村民们一直受低电压问题困扰,每到用电高峰期连灯都不太亮。国家电网来到村里,忙着换电杆、拉电线,把家家户户的电表都给换了,门前的变压器也换成了新的。这一换,家里的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全都亮了、转了”。兄弟俩还算了一笔账,合计着今冬要以电代煤取暖,既省钱又安全。

  照亮村民致富路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掌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公司经营区内有413个自然村、1.43万户未通动力电和136个自然村、1.54万户存在动力电不足问题。李海峰说:“公司计划在2016年至2017年,利用两年时间,解决经营区内所有自然村未通动力电及动力电不足的问题。按照规划,要新建10千伏配电台区949个,10千伏配变容量7.86万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下线路5444公里,户表2.97万个,为青海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祁家庄村,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楼最引人注意。村支书张均说:“如果没有动力电,我们村不会有现在的样子。”他介绍,祁家庄村共有244户居民,总人口1228人,2015年户均年收入18600元,相比5年前的7800元翻了一番多。动力电的接入让祁家庄村从“照明时代”迈入“动力电时代”,“电压足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足了,村里办起了养殖合作社,村民纷纷加入养殖行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这才有底气起洋房”。

  随着动力电工程的推进,可靠的电力供应和贴心的供电服务吸引了很多人到农村创业。若多村地处海东偏远地区,2015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投资214万元,为若多村实施了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该村动力电不足问题。正是因为动力电通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养殖大户张富香选择来到若多村办起了养鸡场,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经济日报记者 石 晶 通讯员 王宏霞)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