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云南普洱:携手并肩决战脱贫

2016年11月21日 07:42   来源:云南网   

  脱贫攻坚,云南普洱市面临一场“大考”——到年底,要有1个县脱贫摘帽、11个乡(镇)111个村出列、9.8万人脱贫。到2019年,全市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41个贫困乡3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8.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按照目标,留给普洱的时间已不太多。

  对于普洱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普洱市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其中有拉祜、佤、傈僳、布朗、瑶5个 “直过民族”。截至2015年底,建档立卡“直过民族”贫困人口达21万人。同时,普洱与3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486公里,全市10个县(区)均为滇西边境片区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维护边境安宁任务重……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实现普洱的脱贫攻坚目标更具挑战。

  “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村庄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任务虽然艰巨,但信心更足。普洱市吹响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传导压力全力以赴攻难关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昆汤村,活动室里挂着多个图表,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表,有建房、修路、产业发展等项目的进度图……“这就是我们的作战图,图表上的数字几天就更新一回。最后的考核验收时间快到了,工作还得抓紧。”村支书朱华祥说。

  这样的作战图,在普洱市的县、乡、村并不鲜见。列出时间表,绘就路线图,挂上作战图,彰显着普洱市各级干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

  脱贫攻坚战打响,普洱市及时调整充实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组织领导机制。压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把责任定到人上、落到实处。市级、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分年度细化工作目标,量化任务,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不脱贫不放手、不摘帽不撤换”。市级领导和5.9万名领导干部职工一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挂上钩、结成对,实现“挂包帮”全覆盖。全市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673名,组成834支工作队一竿子插到底,做到36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5名以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都有第一书记。

  有量化任务的部署,也有执纪督查,确保了执行力不打折扣。

  8月19日,普洱市纪委针对脱贫攻坚专项纪律检查发现的问题,集中约谈13名县(区)、部门负责人,要求早整改早落实。约谈之前,普洱市派出5个专项纪律检查组,对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专项纪律检查,涉及扶贫项目安排、资金管理使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

  2014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涉及扶贫开发领域案件24件25人。

  强化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精准用力靶向疗法治“穷根”

  “脱贫要出实效,就必须做到精准。简单地说就是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针对不同情况,因人因原因施策,实施靶向疗法。”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说。

  以问题为导向,普洱市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精准划分贫困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脱贫攻坚。

  针对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户,普洱市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从2016年开始,连续3年投入100亿元左右资金,完成3.3万户12.3万人易地搬迁,统筹抓好新村布局、村庄规划、民居设计、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建成300个以上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镇麦地村外麦地村民小组,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正抓住雨季结束的时机建设新房,一些进度较快的人家房子已封顶。村民王美英家的新房子底层已经建好,正准备浇筑楼上一层。两层的房子接近200平方米,花费25万元左右。“政府补助和低息贷款可以解决一半的建房款,加上自己有一些存款,现在盖房子的钱凑得差不多了。”王美英说。

  针对因病因灾致贫,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户,普洱市采取社会保障兜底。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并把全市41.24万低保对象分为重点保障、基本保障、一般保障三类,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是关键。普洱市制定出台了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提供就学保障。对就读幼儿园的建档立卡户、城乡低保户幼儿,按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全部纳入学前资助范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免除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之外,再给予每人每年2500元的助学金;考入一本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在落实国家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学费奖励外,市级财政再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同时,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订单、订岗、定向培训,提升增收致富能力,并将“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优先覆盖贫困人口。2015年以来,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9万人,转移就业2.02万人。

  激发动力脱贫致富力不竭

  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建档立卡户岩昆一家不久前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建新房花了15万多元,现在他考虑最多、做得最多的就是发展产业。“从信用社贷了5万元,3年后要还请,为了自己,为了还贷款,不努力不行。”岩昆说,甘蔗是他家的主要收入,今年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预计能够有3万多元的收入。另外,他加入了小组里的香菇种植合作社。

  “建了新房,群众对于发展产业的想法多了,干劲也足了。”勐梭镇党委书记王建华说,“现在坐在火塘边喝酒一喝就是一天的人少了,去田里劳动、外出打工的人多了。从贫困群众这种精神头来看,还清贷款不是问题。”

  “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战推进中最大的敌人。一直以来普洱市十分注重唤醒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全力把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带起来。

  普洱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让贫困群众的脑袋富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联齐村是个拉祜族聚居村寨,地处高寒山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25户398人。脱贫攻坚工作队入驻后发现,联齐村的穷,与“等、靠、要”思想严重,村民发展信心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单要给予这个拉祜村寨以产业、项目帮扶,更要扶思想、破观念。”工作队的第一招是典型引路,让村子里看得见摸得着率先富起来的村民“传经送宝”,使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目标。第二招是真心帮扶,采取“一对一”“多帮一”的方式,与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同时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和农村文化教育培训力度,促使贫困群众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有一技之长,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实践能力。

  村主任李明兴说,“精神扶贫”很有效果,如今村民对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很高。

  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促和谐

  凝内力、聚外力,普洱市积极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建立完善定点扶贫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上海对口帮扶合作,加强与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宝钢集团、港中旅集团等国家和省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对接联系,争取更多支持。上海市20年来累计投入对口帮扶资金8亿元,宝钢集团帮扶1.3亿元;中国工程院在澜沧县设立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站,切实帮助当地解决脱贫攻坚的“疑难杂症”;华能澜沧江水电公司从2016年起,计划投入13.5亿元,帮扶澜沧县拉祜族、佤族“直过民族”实施精准脱贫攻坚,目前已到位资金1.65亿元;普洱市强化市内定点挂钩帮扶,积极动员军警部队、民主党派、工商联、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脱贫攻坚,更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团结一心,互帮互助。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有一句知名度很高的傣语——“宾弄赛嗨”,大意就是“亲戚一样的朋友”。传统上,傣族人用“宾弄赛嗨”来表示与周边其他民族结交的关系。如今,这样的和谐氛围扩展到全县,形成了孟连县村寨与村寨间,不同民族间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在脱贫攻坚中,物资互补、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相互依存,大家都成为“宾弄赛嗨”。

  富岩镇芒冒村芒告组,是佤族和拉祜族混居的村寨。去年底,芒告组启动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共有建房户29户,其中拉祜族18户、佤族11户。

  因为大家是“宾弄赛嗨”,拉祜族、佤族群众不分你我,携手共建新居。没有宅基地,就相互用茶地调换,无论哪家建房,大家都你帮我、我帮你。现在,芒告一、二组安居房建设已经全部竣工,整个寨子焕然一新。

  “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这是矗立在宁洱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一段誓词。现在,全市各族群众正秉承誓词精神,守望相助,凝聚起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汉勇 王廷尧 乐志伟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