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三湘第一光伏扶贫村”靠“阳光收入”脱贫 预计每年增收11万元

2016年10月27日 09:17   来源:华声在线   

  他们靠“阳光收入”实现脱贫

  “三湘第一光伏扶贫村”预计每年可增收11万元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右一)到炎陵县霞阳镇龙上村看望贫困户。 记者 卜岚 摄

  华声在线10月25日讯(三湘都市报记者 卜岚 实习生 罗梓菲)坐在院前的藤椅上,晒着阳光的邓小英眯着眼看着自家房顶的光伏发电板,心想着今年又可以多发电6000多度,实现增收2万元了。穷了大半辈子,她没想到阳光也能卖钱。

  作为株洲市第一个“吃螃蟹”的村集体扶贫经济项目,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龙上村一期50KW的地面电站已经于2016年6月6日并网发电。二期增加建设的30KW电站将其全部收入用于贫困户脱贫,按发电的总收入对38户贫困户进行分配。而光这一个项目,预计就可为村里带来11万元增收。

  扶贫点简介

  对口地点 株洲市炎陵县 霞阳镇龙上村

  帮扶单位 株洲市政府办、株洲市林业局、中车株洲电机、株洲市二中、株洲国投

  村貌介绍

  龙上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辖区面积5.66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251户、897人。2015年,该村土坯房共89栋,集体经济人均收入2230元。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8户,116人。

  帮扶成效

  ●建立光伏扶贫项目。

  分二期建设村级电站,按发电的总收入对38户贫困户进行分配,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11万元/年。

  ●成立合作社,助力产业发展。

  成立了龙上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引导成立5个合作社,为龙上村产业发展脱贫提供支持。其中,油茶项目合作社预计5年后可达到亩产80-100斤茶油,为集体经济贡献30万/年左右的收入。

  ●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脱贫。

  今年计划建房的贫困户有26户,其中集中建房的有14户。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和危房改造政策,至今已经实现了85户土坯房改砖房的建设。

  ●金融扶贫提供支撑动力。

  龙上村成为全市金融扶贫再贷款示范点,全年,共发放贷款215.86万元。其中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放贷款127万元,农户小额贷款发放19户88.86万元,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共14.2万元。

  【样本扫描】

  “靠天吃饭”也能脱贫

  今年52岁的村民邓小英是龙上村光伏扶贫的第一个受益者,因腿脚不方便,一家五口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今年5月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在家建了一个3KW的光伏电站,至今已经累计发电3000度,再加上黑山羊养殖工作,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万元。”生活变好了,邓小英脸上的笑容多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一住几十年。现在好了,马上可住砖房。”

  像邓小英一样脱贫的还有很多。“村里完成了38户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站后,正在引导全村150多户村民安装。”株洲市政府办副调研员、龙上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万里介绍,同时,村里对建档立卡户还实施了全覆盖奖补,安装3KW光伏户用电站,预计每户将实现年增收入3000-4000元。

  扶贫队队员周华军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安装一户3KW的光伏电站为例,投入大概为3.5万元,政府奖励1万元,商业银行贷款扶持2.5万元。电站发电并入电网后,农户除自家用电外,电网公司回购多余的电,合计每度1元。电站每月发电约300度,全年3600度,将为贫困户带来营收3600元。

  绿色种植搭“富民桥”

  每天早上6点和晚上5点,55岁的村民刘海龙都会检查一下农田里的水量,与以前粗放式的种植方式截然不同,生态水稻种植更多的是靠机械运作,“种子、肥料都有专门的技术指导,杀虫灯也是由农业局免费安装,一切都在自动控制之中。” 刘海龙表示,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今年5月,刘海龙加入了龙上村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我们家还是以种田为生,一共3亩8分地,一年下来撑死也就1万元。”刘海龙说,加入合作社后,不仅收入是以前的三倍,人也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了。

  当记者问及收入时,刘海龙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掰着手指头说,算上稻谷和养鸭,总计可产生毛收入100万元/年。

  “毛收入100万元/年?”面对记者的疑问,村主任刘兴荣解释说,合作社是由刘爱民、刘海龙等5家农户合作成立,是村里产业脱贫的“五朵金花”之一。为了帮助村民脱贫,合作社优先安排10户贫困户到合作社工作,并给每人发放不低于1.5万元的工资。

  生态养殖发“羊”财

  “龙上村基本上都是山,草料充足,日照也好,这也为黑山羊养殖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村主任刘兴荣介绍,为了助推产业脱贫,村里在今年5月成立了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聘用了贫困户12人,他们常年为合作社放羊,可以获得1000元的月薪+20%的年终绩效工资。”

  刘兴荣表示,合作社还利用油茶山林放养五黑鸡,产绿壳鸡蛋。同样请贫困户,月薪1000元,年终同样按鸡蛋收入的30%奖励给工人。

  改变思路才有新的出路,刘岳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2008年,刘岳松从深圳打工回来开始养鹅脱贫,但前几年基本没有赚头。“到2014年连买种苗的钱都没有,成立合作社后生活才慢慢改善。”刘岳松说,为了实现共同脱贫致富,刘岳松还请了12个贫困户轮流帮他养殖。

  “去年10月,我养了20多头黑山羊,今年则扩大到了70多头,年收入超过5万元。”刘岳松算了下,预计三年内发展到600头,力争年创利润40万元。

  【帮扶声音】

  扶贫模式,要因地制宜

  晒晒太阳就能赚钱?这绝对不是玩笑话。据了解,目前,株洲市正积极推广光伏扶贫产业,计划在166个贫困村建设60KW以上的光伏电站。

  株洲今年计划脱贫的100个贫困村,已有21个村建成村级光伏电站,28个村正在建设,21个村已签订合同即将开工建设。对不具备建站条件的其余30个贫困村,通过“统建分售”模式,统一建设大型光伏扶贫基地,贫困村通过购买股份获取资产收益。

  作为首个光伏扶贫村,王万里想要把龙上村打造成可以复制的脱贫模式,“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看准有技术、有市场的扶贫项目,以合约的形式把农户和公司结合在一起;实施‘四方协议的分贷统还’模式,加大金融参与扶贫的力度,签订‘县扶贫办、农商行、产业公司、贫困户’的四方协议。”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才是真正的脱贫,扶贫要始终突出贫困户,扶贫也要因地制宜。”王万里认为,实施实用性强、复制性强的扶贫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需不懈奋斗

  太阳下,光伏电站正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有太阳就有收入,这是龙上村脱贫的依托,更是老百姓致富的希望。在全村的脱贫攻坚中,龙上村2.8公里的泥泞小路已经全部修建成康庄大道,85栋土坯房也已旧貌换上了新颜。

  作为湖南省首个光伏扶贫村,龙上村走出了一条新型脱贫的路子。村主任刘兴荣表示,希望比金钱更重要,脱贫攻坚需要不懈努力的斗志。通过产业发展,龙上村改“输血”为“造血”,有效地预防了返贫现象的重演。如今,村民的脱贫热情也在阳光的照耀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