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村村有方案户户有办法——探访山东省临沂市“1+N”精准脱贫长效机制

2016年10月25日 08:36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吕兵兵于洪光

  满园的绿色生机盎然,金黄的菊花含苞待放……这里不是公园一角,而是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镇丁家屋子村贫困户丁凯科的家庭院落。

  “这是镇上推进脱贫攻坚、因户施策发展的‘庭院经济’。”村党支部书记纪祥省一语道破,“丁凯科会养花,咱就帮他引花种、买花肥;纪凡成会养牛,咱就给他提供饲料,联系销路;丁登科会草编,咱就帮他对接工艺品厂……总之,让贫困户不出庭院就能增收。”

  “镇里针对贫困户特点,以发展庭院经济为主导举措,以低保、保险、孝老爱心基金、教育等为辅助举措,实现了贫困户‘1+N’脱贫方案全覆盖。”镇扶贫办主任申永俊说。

  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介绍,“1+N”是指具体的扶贫举措,“1”是一到两项主导举措,“N”是多项配套举措。“1+N”是以“区域经济发展方案”为指导,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新三十六计”为依托,以实现“村增收、户脱贫;摘穷帽、拔穷根”为目标,因村因户实现“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这样,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具体的脱贫方案,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可落地的脱贫办法,支撑建立起精准脱贫长效机制。

  如何实现“因村因户施策”?

  这里有“三问三清”

  临沂作为丘陵山区、革命老区,时至今日仍有贫困人口44.2万人,约占山东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6。

  记者自今年开始采访临沂扶贫,发现临沂各个县区,县、镇、村三级都会定期坐在一起,召开“头脑风暴座谈会”。费县大田庄乡五圣堂村党支部书记王昭田说:“这会开得特别实在,不说空话,不喊口号,就是聚在一起,针对咱村里和户里的特点,大伙儿一起想办法。”

  这样的座谈会,为的是逐村逐户制定脱贫方案。据介绍,临沂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就创新工作方法,实施了“三问三清”工程。“三问”,即问贫困户为什么贫穷、问扶贫工作重点村为什么贫困、问区域经济为什么落后;“三清”,即扶贫责任清、脱贫措施清、脱贫时效清。

  市长张术平坦言:“这样,在精准识别的同时,就要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症结,分析贫困村户的贫困原因,并当即明确责任人,制定意向性的扶贫举措和脱贫‘路线图’。”

  在精准识别和“三问三清”的基础上,临沂针对贫困村与“插花村”脱贫任务同样艰巨、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占到将近70%的实际,将“因村因户施策”的原则明确为“两抓两强、双帮双富”。即,在村级层面,一手抓贫困村摘帽,一手抓“插花村”脱贫,着力增强村集体增收能力;在贫困户方面,一手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一手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困。

  如何实现脱贫措施落地?

  这里有“新三十六计”

  “企业带动脱贫法、代管养殖脱贫法、电商联村脱贫法、股份合作脱贫法、金融扶持脱贫法、教育拔根脱贫法……”说起具体的脱贫措施,沂南县岸堤镇扶贫办主任李尊法如数家珍。询问得知,他的这些好点子,得益于临沂在实践中总结制定的精准扶贫“新三十六计”。

  临沂去年底出台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统筹全市资源,将扶贫与扶志、基层班子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明行动等相结合,制定“整体脱贫综合解决方案”。在机关,选派百名县级领导干部包镇、千名“第一书记”包村、万名机关干部包户;在社会,号召百家强企帮镇、千家电商帮村、万家志愿家庭帮户;在区域,把16个县区作为一线指挥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在行业,分线制订特色农业、电商、旅游、金融、易地搬迁、党建等16个扶贫专项方案。

  市委副书记张宏伟介绍:“扶贫政策多、资金多、项目多,如何确保具体的脱贫举措快速有效地落地?如何确保精准‘滴管’到村到户到人?这就需要形成有规律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也就有了“新三十六计”。”

  临沂将“新三十六计”汇编成册,有方法介绍,有实施案例,已发到了每一个扶贫干部手中。“自从有了这本册子,‘怎么扶’就不是问题了,咱的工作重心就到了抓落实上。”李尊法说。

  如何区分“1”和“N”?

  关键在于“个性与共性”

  “三问三清”为“1+N”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新三十六计”的形成,则为选择“1”和“N”,进而建立“1+N”长效机制,提供了支撑。

  沂南县孙祖镇栗林村根据县里实施“六个一”扶贫工程的要求,发展核桃种植特色产业,建立了鞋业制帮就业点,建成了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了文化广场、卫生室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孝老爱心养老基金,成立了扶贫理事会。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全介绍,核桃种植和鞋业制帮,是产业扶贫的举措,是村里推进脱贫攻坚的主导举措,就是“1”;其他光伏收益、基础设施、低保、医疗、教育、孝老基金等,都是共性的,是配套举措,就是“N”。

  村里的贫困户刘致彬,因先天性疾病,劳动能力差。村里为他量身打造了“就业+庭院养殖+低保+光伏收益+医疗+社会救助”的脱贫办法。其中,“就业+庭院养殖”能为他带来约6000元的年收入,是主导举措,是针对他制定的个性举措,就是“1”;其他举措是村里多数贫困户都享受的共性举措,就是“N”。

  市委常委、副市长尹长友介绍,贫困村和贫困户绝大多数面临条件差、基础差问题,单靠一两项措施难以实现脱贫目标。因此,一村多业、一户多策是常态。如何在推进过程中明确主次,要靠“1+N”机制的建立。“1”是个性的,是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特点制定的针对性举措,目前主要是产业扶贫举措,是着力的重点;“N”是共性的,主要是政策性举措,关键是将贫困户纳入政策享受范围,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这样,临沂在因村因户推进过程中,镇村两级实施主体,就可集中全力攻坚“1”。“N”,则由市县统一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贫困农民每月最高可领到280元;出台了医疗政策,在蒙阴、沂南等县试点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确保贫困户看病费用报销90%以上;出台了教育政策,为贫困户子女上学每年发放6000元生活补贴……

  如何拷问“扶没扶”?

  三大体系确保“扶到实处”

  在沂水县,每个贫困村都建立了一个新组织,叫做“扶贫理事会”。沂水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扶贫理事会理事长潘元启说:“咱是全村人选出来的,是村里所有扶贫项目的监督主体,监督扶贫政策有没有到位,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扶贫项目落地情况等等。”

  张宏伟介绍,如何拷问“扶没扶”?临沂建立了三大体系。建立扶贫理事会,完善了村级监督体系,此外还有信息化动态监控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新体系。

  在临沂市扶贫办的指挥中心大屏幕前,一张“扶贫地图”跃然眼前,贫困人口影像资料、档案信息、图表数据、扶贫措施、扶贫成效等内容立体呈现,融合信息汇集、数据分析、过程监控、服务决策、监督问效等功能于一体。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实现了“贫困人是谁、贫困村在哪、归谁管、由谁扶、扶没扶、扶了成效如何”等问题的精确检索和全方位“动态监控”。

  指挥系统(PC端)设在办公室,沂蒙扶贫掌上通(手机端)则安装在每一位扶贫干部手机中,他们可以即时完成信息查询、精准调度、更新数据和上报成果等。

  目标责任考核新体系,则新在“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确保扶贫政策、措施、责任、项目、资金落地生根。对此,临沂一是建立了“月通报、季考核、年度评价”的常态化督导机制。二是根据脱贫方案,明确了牵头单位、具体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完成时效。三是建立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