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振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深入全国多个地方的贫困地区调研指导,看真贫、知真贫,围绕扶贫开发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既从理论上把握,又在实践中深化,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内在规律,着力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更应该讲究系统论、用好辩证法,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我省当前脱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民生发展目标,又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说到底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前脱贫的过程,是补齐短板、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力求长远发展的过程。而发展又是第一要务,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离开发展谈脱贫,脱贫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讲,脱贫的本质就是发展,发展是脱贫的基础。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要把当前脱贫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立足当前,努力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又着眼长远,突出可持续、打基础,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找到永久脱贫的办法。当然,脱贫攻坚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这其中,尤其要注重解决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身脱贫能力,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永久脱贫营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情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扶贫开发不可能“一次冲锋就能解决”,必须统筹当前和长远,多做可持续、打基础的事情,以当前脱贫促长远发展,以长远发展带当前脱贫。
处理好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扶贫开发不是对某个地区某个方面的单项扶贫,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思维系统谋划,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整体推进,就是要统筹谋划好金融支持、社会救助、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各个要素,整体联动、相互协调,注重整体效果。突出重点,就是要抓住扶贫开发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重点项目、重点对象,精准施策,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以重点为突破口,推动整体扶贫开发。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互依赖,互为扶贫开发的前提。扶贫开发不能只突出“重点”而不顾“整体”,也不能只想着“整体”而忘掉“重点”,必须把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具体讲,在政策措施上既要有覆盖面广、普遍适用的顶层设计,又要有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金融、救助、产业等各方面扶贫,又要结合实际,有所侧重;既要坚持走整体脱贫的路子,又要集中扶持好连片特困地区。在对象上既要抓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又要帮助贫困群众个体实现真正脱贫;既要抓好一般贫困群众的扶持,又要注重做好特困村、特困户的帮扶。在资金上既要抓好贫困群众普遍获益的规模项目,促进持续增收,又要注重特色发展并举,培育和打造适宜当地特色的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要确保专项资金、贴息贷款、种植养殖补贴等投入到重点项目和重点对象上,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处理好党委、政府主动帮扶与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的关系
事物发展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脱贫攻坚中,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主导力量,其主动帮扶属于外因。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其积极参与属于内因。打赢脱贫攻坚战,外因和内因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主动帮扶和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党委、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主动帮扶,就是要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帮扶贫困群众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地,而且是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地帮扶贫困群众。但又不能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不然就是花了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脱贫了,也不能持久,最终还会返贫。党委、政府只能帮助群众脱贫,但不能代替群众脱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具体工作中,党委、政府一方面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丢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处理好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指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的关系。现在,有的地方搞扶贫开发,注重物质层面的支持,忽略精神层面的帮扶。其实,精神的贫困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精神上萎靡不振,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再好的扶贫举措也会打折扣。因此,做扶贫开发工作,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通过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有力举措,改善生产条件,“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通过观念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加强就业培训、医疗、农村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当然,精神上的扶贫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要特别注重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抓好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让贫困地区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驻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