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交付改变命运的钥匙:碧桂园集团投入9亿元支持教育扶贫

2016年10月16日 10:08   来源:人民日报   高云才

  又到“扶贫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使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再一次提醒着全社会。广东碧桂园集团十九年如一日,真扶贫,扶真贫,咬住教育扶贫这一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不放松,以钉钉子的精神,投入教育扶贫9亿元,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集团让成千上万贫困家庭拿到了改变命运的钥匙。

  ——编 者

  办职业教育铺好就业路

  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黄昏的窗外,小燕等待着夕阳照耀下的暖巢,母燕啄着小虫,匆匆飞向那幸福的小窝。余晖的屋里,母亲为饥肠辘辘的女儿,端上香喷喷的饭菜,饭菜总是包含着母亲的味道……”这是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学生卓文珠写给妈妈的信,但她始终没有收到回信。

  因为极度贫困,外婆把妈妈从6岁的卓文珠身边强行带走了。谈起妈妈,卓文珠满眼是泪,她不相信妈妈会不要女儿。在参加高考的前三天,相依为命的奶奶过世。高考后不久,爸爸又患上了肝硬化。正在她准备去外地打工挣钱,给爸爸治病,并养育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时,碧桂园职业学院向她伸出了宽厚的手:“用你的知识和技能,让你的家庭不再贫困。”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里,是贫困孩子学习实用专业技术的课堂。坐落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大学东路的碧桂园职业学院,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全日制的普通高校。2014年首批招生时,学校开设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4个专业,第二年招生时又增加了建筑工程装饰技术、园林工程技术2个专业。截至今年8月底,已招收66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

  学校原校长卢坤建说:“学生将在这里学习所有房地产类实用管理和技术工程,面向房地产行业就业,如果自主择业不能实现全部就业,碧桂园集团对合格毕业生进行就业兜底。”

  这边是课堂,旁边就是实习基地。学生们的学习样式是全新的。酒店专业151班学生唐龙梅说:“在酒店实习,自己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管理实际,一下子黏合在一起了。”记者看到,2015级建工专业学生正在学校的建设工地上绑扎楼板钢筋。学校创设了“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贫困学子将在这里潜心3年,学到一手过硬的职业技术本领。

  学校由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在2013年出资3.5亿元建成,实现规模办学后,每年追加投资1亿元。所有学生学费、生活费全免,每月还发一些零用钱。卢坤建表示:“学校建立导师育人机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目标是‘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过硬的职业教育,把贫困学子送上就业直通车,碧桂园慈善性的职业教育扶贫手段,是把水直接浇到了脱贫的根上,接地气,可持续。2007年,杨国强出资5500万元创办了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并为安徽省“雨露计划”捐资2500万元,系统培养退伍军人,让他们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9年来已累计出资1.2亿元,资助14342名退伍军人接受职业培训。广东省扶贫办副主任李冠强表示,“面向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对有效提升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显著。”

  投资基础教育温暖寒门学子

  培厚向上伸展的土壤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萦绕在心头多年的夙愿,使杨国强在14年前斥资2.6亿元,创办了一所高中,叫“国华纪念中学”。

  国华是谁?杨国强曾经相依为命的哥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一个想着回报社会的人,兄长的教诲,让杨国强在建设一所高级中学的行动中找到了回报社会的平台。“给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一个向上突破的空间,是碧桂园的出发点。”国华中学校长季德华这样说。

  学校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在全国招收出身贫困、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每个学生的培养费超过20万元,学校承担学生在校期间所有费用并发放零用钱,提供奖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学业。截至目前,国华中学已经累计接收了2356名身处辍学边缘的寒门学子,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本科升学率。梧桐树下宣传走廊,张贴着过往的毕业生考取全国各地大学名单,记录着他们的主要业绩……

  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一直是杨国强挂怀的事情。在碧桂园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几乎每个地方都遇到教育资金缺口。杨国强先后为四川省马边县和甘洛县捐资3000万元,在两县各建一所职业高中,出资为马边县建10所小学食堂、1所小学教学楼,为甘洛县建成4个学校的教学楼、8所学校的饮水工程和1所学校的食堂。他还在广东省怀集县下帅乡民族学校设立了“碧桂园奖教奖学基金”。

  幼年时因为家境贫困,杨国强在18岁之前不知道穿鞋是什么感觉。念高中时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学校免了他的学费,还给他发了2块钱。因此,在经济条件有些改善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捐资教育,资助困难大学生。

  那是1997年的春天,一个农民工模样的人走进广州的一家报社,带着100万元的支票,称要捐资设立一个大学生助学基金,委托报社发放这笔助学金。他有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助学金是他捐助的;二是要与被资助者签下一份“对人好、对社会好”的《道义契约》。此后,每年都有100万元准时汇入这个叫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的账户里。

  教育强则国强。坚定的信念,使杨国强对教育扶贫充满动力。那个时候,他是广东顺德市北滘镇建筑工程公司的经理,刚刚小有所成,他的身家顶多也就1000万元,拿出1/10左右的资金捐助贫困大学生,需要足够决心。为了纪念从小当女仆的母亲,基金用的是母亲的名字。从2006年开始,基金每年注入200万元。和家人一起阅读被资助大学生的来信是杨国强心灵的慰藉,听闻大学生学有所成是他最大的快乐。

  用知识改变命运,培厚贫困学子向上伸展的土壤,是碧桂园集团的心愿。当年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联袂访问国华中学时,杨国强说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我是个刚走出贫穷泥沼的大汗淋漓的跋涉者,深知贫困之荼毒,特别是那些正在贫穷的苦海里挣扎前行的有志而无奈的年轻人,贫困的幽灵正在吞噬着他们美好的人生前程。走过来的路,令我深知知识的重要。”

  机制改革提高扶贫效率

  贵在坚守,成在创新

  积跬步以至千里。设立仲明基金以来的19年,杨国强和承继父亲回报社会血脉的女儿杨惠妍一起,累计投入21亿元用于扶贫,其中教育扶贫超过9亿元,帮扶了41875名贫困人口。在碧桂园职业学院成立的时候,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给杨国强的信中写道:“你长期为广东扶贫事业做贡献,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了让贫困农户家庭的孩子也能读书成才,你倾注了许多心血。”

  教育扶贫远不是给一笔钱这么简单,必须通过机制创新取得最优效率。探索民营企业教育扶贫新机制,必须正视新问题。多年来,一些地方对企业参与教育扶贫的认识依然不足,导致民营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目前,民营企业捐助投入教育的资金还不足总捐助额的30%。以至于杨国强的国华中学和碧桂园职业学院在全国一些贫困地区招生时,甚至被误认为是骗子。

  相关政策配套不健全,抑制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比方,捐资教育的抵税政策,手续繁杂,落实难度大。民营企业办公立学校,审批程序复杂,招聘师资、招收学生存在困难。另外,民营企业获取教育扶贫项目信息渠道不够通畅,不知道如何参与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机制改革成为必然。新时期,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扶贫要创新机制,要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向着美好的生活奋力奔跑。

  机制改革与创新点多面广,需要系统思维,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杨国强建议,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健全政策,明确重点,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各级政府统一采集和发布教育扶贫需求信息,公开民营企业捐助教育扶贫资金和项目建设运转信息。对教育扶贫项目的土地供应、设施配套、资金配套和教师资源调剂等方面提供便利。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创办职业技术学校。

  正是因为对教育扶贫的执着,对教育扶贫机制创新的追求,杨国强获得了“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今年他又获得了全国首届脱贫攻坚奖。杨国强说:“这,是碧桂园集团教育扶贫新征程的一个新起点。对我来讲,教育扶贫不仅是职责,更是使命。”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