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江西赣州精准发力脱贫攻坚纪实:打组合拳 啃硬骨头

2016年10月13日 08: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赖永峰 刘 兴

  原标题:打出组合拳 啃下硬骨头——革命老区江西赣州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纪实

  革命老区江西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市有11个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是江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我们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大力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坚持内外兼修、‘输血’与‘造血’并重,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搬迁、保障、金融、基础设施等扶贫举措,打好组合拳,确保到2018年全市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说。

  产业扶贫拔“穷根”

  “一年至少能养2批,每批4000只能赚8000多元。这样算,今年我就能摘掉贫困帽。”日前,寻乌县留车镇飞龙村贫困户刘国峰看着成群的三黄鸡争相啄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飞龙村,像刘国峰这样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还有220人。在政策的引导下,村里成立三黄鸡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里58户贫困户全部参与了三黄鸡养殖,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万,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飞龙村的变化,是赣州实施产业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缩影。近年来,赣州市按照“选准一个产业(即选择技术成熟、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即壮大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创新一套模式(即创新土地、资金等要素入股,以及管理承包、订单生产利益联结模式)、扶持一笔资金(即加大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一套服务(即提供种苗繁育、技术培训、农资配送、市场信息及产品营销等全过程服务)”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目前,全市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506个,农民合作社6804家;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761个,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园)26个。仅扶持脐橙和油茶产业,就带动当地80余万人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赣州把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在于都县上欧工业新区移民搬迁扶贫安置示范区内,74岁的贫困户刘中汉高兴地说:“终于告别了山沟沟里的生活,儿子儿媳也在家门口的工业园上班,一家人进城进园,日子越过越红火。”

  赣州市结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贫困户危房改造和特困户保障房建设,并在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发展生产、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1年以来,赣州高标准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385个,10.4万多困难群众喜迁新居,走上“进城入园”的脱贫致富路。

  保障扶贫兜底线

  “很方便,一趟不到2个小时就把所有保障手续都办完了。”在安远县行政服务中心,一名刚办理完大病救助手续的群众告诉记者,以前,办理大病医疗保障手续要跑好几个地方,从卫计委到保险公司、从乡镇政府到民政局,来来回回,非常麻烦,由于对政策了解不全面,很多报账还办不完,往往难以全面享受各项补偿救助政策。如今,在“大病扶贫保障绿色服务通道”,卫计委、医保、民政等窗口一字排开,同时为前来办理大病医疗保障的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26岁的镇岗乡罗山村农民谢石凤,因患白血病在广州南方医院做骨髓移植治疗,花费了近60万元医药费。日前,她在安远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新农合补偿时,累计获得了新农合补偿10万元、重大疾病保险理赔25万元、民政救助3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二次补偿10万元、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5万元的全部封顶补偿救助,共计53万元,患者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到7万元。

  赣州市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群众大致占贫困人口的46%左右,脱贫难度大。随着大病医疗救助网络的不断完善,如今,赣州市越来越多大病患者如谢石凤一般,获得了包括新农合基金、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多重补偿救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逐步减少。

  记者了解到,2015年,赣州在18个县(市、区)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参加新农合的患者享受现行新农合政策补偿后,还可按照规定享受最高25万元的大病保险补偿。目前,该市共办理大病医疗保险补偿两万余人次,补偿金额1亿多元。

  今年,赣州在已有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拿出近1个亿,按每人90元的筹资标准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最大限度减轻贫困群众医疗支出负担,贫困人口个人自负医疗费用降至10%以内。

  此外,赣州对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群众,实行保障兜底,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实际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十二五”时期,全市新增农村低保对象7万人,保障标准提高了一倍多。

  金融扶贫重“造血”

  望着村里满目的荒山变成了成片的油茶林,宁都县对坊乡店背村贫困户崔东生高兴地说:“再过几年就进入盛果期,每户有三四万元的分红。多亏了‘金穗油茶贷’的帮助。”

  店背村地处山区,全村53户村民中就有31户是贫困户。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村里组建了油茶产业合作社,在1000多亩荒山上种植油茶。不过,种植油茶前期投入大,这让贫困户们犯了愁。当地农业银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给他们发放了“金穗油茶贷”,首期29万元、二期20万元。“不但贷款期限由通常的1年延长至10年至15年,而且农户5年内只需付利息、不还本金,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还款压力。”崔东生说。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扶贫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该市创造性地推出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金信保”扶贫贷款保证保险产品、金穗扶贫(油茶贷、光伏贷、蔬菜贷)系列贷款产品、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并加快推动“移民易地搬迁扶贫贷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帮助贫困户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38.34亿元。

  金融扶贫是赣州“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一个侧面。面对越来越“难啃”的扶贫“硬骨头”,通过智力扶贫,提高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成为赣州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章贡区水西镇小伙胡小森家境贫寒,大学毕业后,求职四处碰壁。听说区里飞天电商产业园办的不错,不仅免费提供培训,还有专家指导创业,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起了农产品电商生意。在园区的指导下,胡小森的创业梦想顺利开启。“虽然刚刚起步,但有了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我有信心做好。”胡小森说。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赣州市尤其重视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使其增强脱贫致富的内力。赣州市设立农民学校,免费开展农村适用技能培训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在中职学校开设课程、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实现与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促进农民上岗就业。“我们充分利用就业培训政策,建设电商创业培训基地,今年以来,我们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训创客300余人,带动5000多人就业。”章贡区就业局局长刘晓梅说。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4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殷切关怀下,赣南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据统计,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215.46万减少到2015年底的70.24万,5年脱贫145.2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9%下降到9.3%,降幅达20.6个百分点

  “全市扶贫脱贫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三年完成’目标,以更大的决心、超常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李炳军说。(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