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熊琦、李伟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是一块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红色土地。群山之中,先后有六支人民军队在此浴血奋战,开创了包括南化塘镇在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里还曾是中原突围队伍战斗的主战场之一。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
如今,在扶贫攻坚的新战场,郧阳区南化塘镇继承革命老区红色精神,正进行着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突围战”。
“精准扶贫就是好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去年9月,郧阳区南化塘镇石槽村村民刘根兵经镇干部引荐,成为西安登丰农业科技公司的中药材种植订单农户。望着70亩长势良好的药材白芨,一家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南化塘镇以蔬菜、水果、畜牧和油茶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发展生态种养业,支持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重点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新型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南化塘镇摸排贫困户5593户,共19437人,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和“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部门联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量身定做增收“项目菜单”。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实施差别化帮扶“菜单项目”,确保“菜肴”符合扶贫对象“口味”。
南化塘镇收集整理了60多类产业项目以及项目的实施方法和市场走势,将这些内容印制成册,由村民自主选择,长短结合,主副搭配,为村民长远发展提供创业思路。
像刘根兵一样,南化塘镇许多村民纷纷选定了主副搭配的产业路子,村民们致富的门路更宽了。
“困守几亩地,腾不出力量,搞不了产业。”这是部分农户青壮年劳力面临的致富困境。他们有的有一技之长,想从土地的局限中突围出来,但是又不愿加重家中老人的负担,农闲时外出打打工,农忙时又赶回家收种。
为了改变这种低效、低产的生产现状,南化塘镇以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搬迁脱贫为突破口,帮助农户走出困境,使能够经营土地的农户规模种植,走向合作社、公司、订单农业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使能够放手土地经营的农户解放思想,集中精力,开创其他的创收渠道。
脱贫主体本末倒置,村民参与意识不强,是制约扶贫精准和脱贫深度的突出问题。南化塘镇党委书记周吉森说:“精准扶贫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积极行动,才能做到精准扶贫,真正脱贫。”
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化塘镇以培训为抓手,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培训学习,让干部作为精准扶贫的排头兵,沉下身子来,进到村子去,和村民一起研究市场,考察项目,确定精准扶贫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强统筹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郧阳要继承革命老区不畏艰难的红色精神,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新突围战!”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说。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