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澄城县创新探索4种金融扶贫模式 为贫困群众搭起产业“致富桥”

2016年09月21日 14:41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通讯员 温万虎 党智超 记者 程伟

  澄城县是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也是扶贫开发重点县,辖9镇1办163个行政村,人口40万,其中贫困村94个,贫困人口1.24万户4.23万人。为了确保2018年按期完成整体脱贫目标,该县今年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推动贫困群众产业致富有力抓手,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了“四种金融扶贫”模式,既解决了银行“惧贷”“惜贷”问题,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全县贫困户收入明显增加,脱贫攻坚步伐明显加快。

  “政银”携手 点燃贫困户产业发展希望

  “我去年就有扩大养猪规模的想法,但因家贫、苦于无资金,有想法没办法。年前得知向银行申请贷款,政府会提供无偿贴息,我看到了希望。今年初,通过递交申请、逐级审核等,没多长时间就拿到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澄城县王庄镇翟卓村2组贫困户张剑锋激动地说,他用贷款购买的31头仔猪现已出栏,平均重量达到115公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纯收入预计达3万元,年底就有望实现脱贫。

  如今,像张剑锋这样的贫困户,翟卓村目前共有48户,今年共得到扶贫贷款245万元,发展生猪500余头,苹果200余亩。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该县去年按照“贫困户申请、村级申报、乡镇审核、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发放”的程序,大胆实施精准扶贫担保贷款项目,先后制定了《澄城县精准扶贫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澄城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成立了精准扶贫贷款领导小组,县级财政拿出550万元风险担保基金,撬动银行贷款1.1亿元,采取“财政+银行+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技能素质高和个人信用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5万元限期两年的全额扶贫贴息贷款。

  据统计,此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全县163个行政村成立了村级风险防控小组,对1.24万户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累计发放贷款资金7000余万元,扶持了1820户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设施果蔬等产业。

  互助资金 贫困群众身边的“小银行”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差异很大,决定了金融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侧重。

  被贫困地区群众形象地称为自己身边“小银行”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针对生产生活困难、无力购买生产资料的种养殖会员户,该县采取“支部+协会+会员户”的模式,通过村党支部引领,村互助资金协会支持,发放5000-10000元小额借款,以解决生产发展资金难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强贫困户自我积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家住该县王庄镇洛城村11组的贫困户杨相虎,家有4口人,2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全家经济来源主要靠苹果树的收入。在村支部的引领下,这几年村里人都在搞苹果种植。今年5月份,眼看着老乡们都在忙着给苹果套袋,但他却由于经济拮据,没有资金买袋子,干着急没办法,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顺利在村互助资金协会借到5000元,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解决了人工费用。

  王庄镇良周村党支部,从2014年鼓励群众发展葡萄种植。会员田孝勤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先后发展葡萄园4亩,今年从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借款5000元用于葡萄园投资,目前纯收入达到了2.4万元。

  据统计,澄城县目前已运行的29个村级互助协会,入会农户达到3297户,其中贫困户会员1761户,入会率66%,今年已发放借款850万元。全县今年新开办互助协会18个,入会农户1865户,其中贫困户会员1327户,互助资金总额1062.28万元。截至目前,新开办互助协会依法选举、社团登记、章程制定、账表建立等工作全面完成,9月底将全面运营。

  扶企帮户 拓宽贫困户产业增收新路径

  实施金融扶贫,其目的是要让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贫困户产业增收的重要保障。

  针对劳动能力比较弱、经济条件比较差或不能独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澄城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工作思路,利用扶贫贴息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其在做大做强的同时,通过企业用工、合作社帮带、贫困户参股的方式予以解决,探索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他们还积极探索参股建园模式,采取“农户贷款、带资入股、企业经营、利益分红”的模式,不断拓宽贫困户产业增收新路径。

  安里镇东富庄村3组村民张俊峰,今年通过申请,贷到扶贫无息贷款5万元,其中3万元用于在盛天养殖专业合作社参股,2万元用来家庭生猪养殖,除了养猪收入外,他年底可从合作社拿到分红3600元。据悉,该村像张俊峰这样的贫困户还有17户,有望3年内全部脱贫。

  他们还创新摸索合作共赢模式,即“政府出资、协会带动、集约经营、贫困户受益”模式。在该县冯原镇马村,县政府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扶持云浪设施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28户贫困户发展设施大棚,对贫困户统一进行建棚,统一管理培训,统一果蔬销售,贫困户每户年收入达3万元。

  产业直补 增强贫困户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精准施策工作中,澄城县还探索“支部+产业+贫困户”帮扶模式,即通过“支部引领、瞄准产业,贫困户参与,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到户”的方式,引领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增收产业。

  李东元是该县韦庄镇东白龙村贫困户,家有5口人,其中3人残疾,今年他用政府产业扶贫补助资金1万元,建设了冬枣大棚1座,预计收入3万元。东白龙村支部书记李智民说,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村目前共发展冬枣产业1500亩,其中贫困户栽植达到300亩。

  如今澄城县“支部+产业+贫困户”帮扶模式随处可见,如吉安城村、柳泉村、书堡村、埝村、柏门村等,党支部已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村吉安城村在支部引领下,按照“以果带畜、以畜促果,果畜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主导产业,力争实现贫困户人均一亩果的目标。

  据统计,今年澄城县共安排产业直补资金200万元,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00余万元,共扶持贫困户700户栽植苹果2100亩,杂果900亩,养殖业1050头,设施农业大棚18座。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