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走进四川甘孜 听大美山川的“扶贫乐章”

2016年09月21日 11:26   来源: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李跃波 文/图

  茫茫云海,青青草原,成群的牦牛,湛蓝的天空,行者钟爱的川藏线,满面笑容的高原红……近日,记者参加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报纸文化记者甘孜行采风活动,一路行走,一路颠簸,一路采撷,看到了一幅生态甘孜、人文甘孜、和谐甘孜交织的多彩画卷,特别是甘孜在扶贫攻坚上奏响的一曲曲乐章,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一个不落下!位于川西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正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等实际行动,谱写山川美、百姓富、社会安的崭新篇章。

  所波大叔的温馨驿站

  “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 ”在藏族小伙丹增的歌声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小城——理塘到了。顺着丹增的指引,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毛垭大草原。

  躺在沙鲁里山脉怀抱中的毛垭大草原,属川西高寒草原,虽没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博大无垠,但她与雪峰、白云、蓝天、牦牛亲近,脱俗而灵动,有一种立体多面的美。著名的318国道横穿毛垭大草原,公路两旁,不时有自驾的旅人们停车拍照,还有一批更勇敢的人们,沿着318国道一路骑行,向西藏挺进。对于骑友们来说,理塘这一段,心慕已久的不仅有毛垭大草原,还有禾尼乡好客的所波大叔。

  “从理塘到巴塘,海拔高,骑行难度大,很多骑友们都选择在我们禾尼乡歇歇脚,到我们家借宿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1年,我从禾尼乡中心小学退休后,便贷款办了这个‘骑友之家’,既能给别人方便,也能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 ”所波大叔向采访团一行介绍说。

  所波大叔的“骑友之家”现有三间驿站,可接待108名游客。驿站内,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骑行衫和风格多样的照片,木墙上也留下了骑友们的真情实感。“人在路上,心往前方,我始终相信,只要不停蹬踏,就可以到达远方”“一路向西,我找到了面对孤独的勇气”“一路上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你,所波大叔”……将墙上的感言串接起来,不就是一首长诗吗?

  所波大叔的驿站去年接待了上万名游客,今年前8个月已经接待近7000人。理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赤烈朗加介绍说,在所波大叔的带动下,周边的藏族群众纷纷搞起了旅游接待,在服务游客的同时,日子也越来越好。

  “高原条件很艰苦,但高原也有宝,我们扶贫干部的工作就是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把高原的‘宝藏’开发好,让群众富起来。 ”赤烈朗加深有感触地说。

  真正解决好“扶持谁”“扶什么”“谁来扶”的问题。在雅江县八角楼乡王呷一村的村民公开栏上,面向个人的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责任人、脱贫时间,面向全村的扶贫工程名称、资金来源、施工单位、竣工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立足王呷一村离县城较近的优势,经过深入市场调研,村里成立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奶源在县里供不应求,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预计可增加10万元。

  道孚县协德乡是康定“11·22”地震的受灾乡。结合灾后重建,乡里确立了“产村相融、农旅互动”的扶贫思路。风情赛马节、联片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看点”吸引八方客人纷至沓来。

  教育园区的天籁之声

  “远方的亲人你看到了吗?阳光下美丽的小卓玛。远方的亲人你感受到了吗?藏族儿女一颗心……”走进巴塘县教育园区,迎接大家的是天籁般的童声。 48名藏族儿童身穿民族服饰,戴着红领巾,在老师指挥下,纵声高歌。孩子们的歌声,如同哺育他们的川西高原,淳朴、纯净、圣洁,深深打动了采访团每一名成员。

  要知道,这是藏区第一个少儿童声合唱团。合唱团成立于2012年6月,由巴塘县与康巴卫视联袂打造。近年来,孩子们的身影出现在大型歌舞晚会“秋月弦音”“巴塘连北京”等文化活动中,天籁般的童声回荡在成都、拉萨、北京、台湾等地上空。今年2月,合唱团还远赴澳大利亚,向国外友人展示藏族少年的风采。

  藏族儿女不仅能歌,还善舞。这不,巴塘县人民小学的学生们又表演起舞蹈 《欢腾的热巴》、藏戏《降嘎啦》。五年级的达哇卓玛对记者说,今天跳的舞是经过老师精心编排的,既有传统风格,又有创新元素。五年级的索朗加措说,藏戏是送夏迎秋祈福时跳的,家里人觉得这个习俗要传承下去,就让我学了。

  达哇卓玛和索朗加措的本领都是在学校第二课堂学的。第二课堂,既有当地非遗代表——巴塘弦子、巴塘藏戏,还有书法、二胡、电子琴、绘画、篮球、乒乓球等选修课程。“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让每个学生的理想都腾飞起来。 ”巴塘县人民小学校长志玛央宗说,校园里,牧民的孩子占比70%以上,他们大都在校住宿。在党委政府关怀下,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食堂做饭工具全部电气化,后勤保障人员也很充足;教学上,我们与成都实验小学“结对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他们同步,素质教育课程也安排得满满当当。

  由于川西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巴塘县、雅江县等纷纷建设教育园区,集中办学,方便藏区孩子能够就近读书。走进雅江呷拉教育园区,映入眼帘的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崭新校舍和藏族孩童天真烂漫的笑容。这个“教育综合体”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有现代化的食堂、操场和宿舍,有时尚有趣的学前教育设施,待工程全部完工后,在校学生规模4500人左右。记者在校门口碰到一位藏族大婶,她的大儿子在这里读小学,这次来,是想打听小女儿上幼儿园相关事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县里努力让每一名孩子特别是农牧民家庭的孩子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雅江县教体局副局长李斌介绍说,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即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免作业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幼儿园3年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高中3年免除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也就是说,我们雅江乃至甘孜已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

    甲居藏寨的桂花大姐

  今年中秋,一段藏族四姐妹送祝福的小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视频中,四姐妹身后的美景便是距离丹巴县城约8公里的甲居藏寨。甲居,藏语里是百户人家之意;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或星星点点,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融为一体,好一幅田园牧歌式的魅力画卷!

  徜徉于甲居藏寨,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感受油然而生。传统,是因为民居里的装饰、家具,村民的服饰,使用的物件等均保持传统藏式风格;现代,是因为WIFI、虚拟景区、手机预订服务、自助游览等互联网元素在藏寨里均有体现。

  中秋祝福视频中的大姐,便是甲居村一村村支部书记桂花,她可是远近闻名的全国劳模呦。桂花大姐今年37岁,却已当了16年“老板娘”。 2000年大学毕业后,看到各地兴起的旅游热,桂花回到甲居,开起客栈。当时的甲居缺乏知名度,客栈每年只有几百人次游客入住。心思活络的桂花自掏腰包,带着精美的甲居藏寨摄影作品,前往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做推广。现如今,她的客栈每年接待万余人,纯利润突破60万元。在桂花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搞起了旅游接待,当地政府也拿出经费,在民居改造、旅游接待等方面给予补贴。 “通过发展旅游,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现在,不用到外面去打工,自己家里接待游客都忙不过来了。 ”桂花高兴地说。

  “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旅游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县里同志介绍说,甲居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600元左右增长到现在的上万元。每年,周边村都要派人到甲居村培训,培训内容大到管理营销,小到菜品烹饪等等。

  桂花说,比收入增长更为重要的是村民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人送孩子去读书学习。 ”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