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广东仁化:红土地上贡柑香 乡村旅游强经济

2016年09月21日 08:01   来源:人民日报   刘泰山 倪光辉

  双峰对峙,一溪蜿蜒。广东仁化县城至城口镇之间的铜鼓岭,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巍峨庄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粤北山区。为了撕开敌人第二道封锁线,这里打响了一次惨烈的阻击战,120多名红军指战员长眠于此。

  82年过去,这片红色土地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期,仁化扶贫工作不断提速。从2012年起,仁化“三年三突破”,即GDP连续突破70亿、80亿、90亿大关,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连续突破4亿、5亿、6亿大关。今年以来,仁化共投入帮扶资金182.1万元,实施重点帮扶项目6个,全县相对贫困户减少至3653户、10285人。3年内,该县将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特色乡村正崛起

  城口镇老城区狭窄、弯曲的正龙街,竖立一块红木牌,记载当年红军秋毫无犯、露宿街头的情景。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进入广东北部山区,经过南雄、仁化、乐昌和连县,迂回突破国民党在粤北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于1935年1月横跨粤北,继续长征。其间,红军长征主力在仁化县城口镇征战、休整10天,留下了许多足迹。

  “红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一代代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如今也是我们持续开展扶贫脱困工作的精神支柱!”城口镇农办主任黄本洲介绍。

  仁化地处粤赣湘三省交界处,经济欠发达,贫困乡村多,扶贫任务重。今年以来,仁化探索“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路子,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观念,打响全县脱贫攻坚战。

  仁化选派青年干部进驻33个相对贫困村,担任驻村工作副队长兼第一书记;组建了11个驻镇(街)工作组,负责辖区内分散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工作;88个县直和市垂直管理单位,对口帮扶相对贫困人口所在村(居)委会。按照贫困户申报标准和程序,逐村逐户,登门核查,建档立案,动态管理,村、自然村、贫困户、帮扶规划和帮扶计划等信息录入全省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黄本洲说:“我们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的包干帮扶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挂钩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全县已举办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7期,培训人次1585人。”

  为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仁化出台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配套文件,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毛竹之乡”“白毛茶之乡”“贡柑之乡”等一批特色乡村在仁化崛起。全县农业企业由2011年的52家增加到2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1年的59家增加到214家,规模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升。

  贡柑种植富村民

  “爷爷生前讲,为了抢占山头,七八个红军手拉手倒在了山坡上。”84岁老人张良胜回忆。铜鼓岭一带,八担丘村、厚坑村的村民都听长辈讲过红军的故事。

  然而,这片红土地上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直到几年前,全省加大扶贫力度,县里鼓励种植贡柑,这一带村民开始步入脱贫致富“快车道”。

  贡柑,俗称“皇帝柑”,皮薄渣少,清甜香蜜,而且上市时间长,从11月可到第二年春节。全国仅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适宜种植,产品往往供不应求。

  “我们祖祖辈辈只晓得种水稻,产量低、收入少,辛辛苦苦忙一年,一亩地才赚两三百元钱。前些年,改种皇帝柑,一亩地可以赚1万多元。”邓攸发是恩村里最早“转型”的人,并带动全村种植了1600亩贡柑。

  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模式,邓攸发9年前承包了35亩地尝试种植贡柑。租地、买苗、雇人等,前后投入20多万元。3年前,贡柑开始产出,盈利逐年增加。去年,他一家靠种柑、养猪,纯利有50万元。

  目前,仁化县已成为粤北最大的贡柑种植基地。全县贡柑种植面积达56925.8亩,年产贡柑8.1万吨,年产值约6.48亿元。全县已有20多家贡柑专业合作社,10家贡柑加工厂,注册商标有“黄坑贡柑”“帝果”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仁化农业产业资源优势继续得到强化。全县有耕地面积24.78万亩,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800个产粮县和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国家花生高产示范县”。

  乡村旅游强经济

  离开铜鼓岭,驱车南行半小时,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恩村便映入眼帘。当年,红军路过仁化北部,途经恩村,与村民并肩战斗,结下了深情厚谊。

  恩村村委会主任蒙荣华回忆:“小时候常听大人讲红军英勇战斗的故事。我家住在燕子片,只有4户人家,据说村头住满了红军。铜鼓岭战役,红军后勤人员还在我家煮饭,从屋后上山给打仗的红军送饭。”

  仁化开展精准扶贫之后,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品牌,推出一批古村落、文化名村等。“神秘古村”恩村抓住机遇,整修祖屋祠堂,挖掘历史文化,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

  蒙荣华说:“我们村有38家贫困户,贫困率近10%,但是,随着乡村旅游兴起,村民门口卖起土产品,收入逐年增加。我相信,只要把乡村游这张名片打好,我们村很快就会富起来。”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仁化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建起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企业7家,现代农业科技园6家,“丹霞仁家”农家乐158家,年接待游客约276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3亿元。

  如今的仁化,已然成为一颗“粤北明珠”。“我们时刻都记着,这里是革命老区。哪怕山区条件再苦,也不能给先烈们丢脸,不能放弃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追求!”八担丘村村民张聪生说。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