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一方山水富裕乡亲——西安市旅游局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新路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西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变迁留下了众多古老璀璨的人文景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西安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扶贫致富渠道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以来,西安市旅游局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扶贫攻坚互融共生的发展路径,科学统筹、规划引领,打造出户县家佛堂村、蓝田县东沟村、周至县耿峪村等由贫转富的明星旅游村,不仅使一个个贫困村落成为一张通往外界的精美名片,更是为农村贫困居民拓展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通道。据统计,2015年西安市乡村旅游村、镇,农业示范园区共接待游客5480万人次、收入39.6亿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每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近1万人脱贫致富,从2008年-2015年,累计有近8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而脱贫,占西安市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实现服务城市、扮靓村庄、富裕百姓的三方共赢。生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搭建一个平台 造福一方百姓
西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尤其秦岭72个峪盛名在外。秦岭北麓从周至到临潼共有50个乡镇,700多个村庄,人口约77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旅游旺季时每个周末在秦岭西安段进山游玩的游客百万人之多,旅游是现代社会都市人放松心情,渴望回归自然的时代特征,乡村游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验“乡愁”,体验农村乡土风情,在城市工作,在乡村放松,正在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但有些区域由于地理原因和信息不对称,无数美景养在深闺无人识,部分村民生活困难,沿山贫困村达300多个,贫困人口数以万计。
面对机遇和挑战,西安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强力实施乡村旅游型扶贫。以美丽乡村为发展平台,紧扣游客回归乡村、亲近自然的旅游需求,为乡村旅游扶贫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走特色发展之路。
加速发展乡村旅游首先是出台政策,提供保障。西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鼓励区县发展旅游业的奖励政策》、《关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农业旅游观光园区星级评定标准》等多个文件,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2015年,西安市旅游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市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区县财政每年配套500万元,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扶持。并要求把旅游项目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贫困村倾斜,扎实推动精准扶贫。与市扶贫办联合在全市贫困村中,开展帮助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活动,通过扶持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
经过几年建设,西安市已形成了以秦岭山水游与农家乐游为主体,集赏花采摘、都市农业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等乡村旅游产业业态,打造出周至耿峪村、长安祥峪沟村、上王村、蓝田簸箕掌村、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户县李家岩村、家佛堂村等一大批旅游致富村。乡村旅游收入逐年增长,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生产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政府搭台,政策引领,目前,以旅游+农业+扶贫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在西安市得到蓬勃发展。
扮靓一个村庄 发展一方产业
太平峪,作为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地带,名声在外。进峪口十多公里,万花山拔地而起,山势陡峭、植被覆盖茂密,山中有原始森林景观群为家佛堂村提供了天然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就在3年前,万花山所处的户县家佛堂村仍带着“贫困的帽子”。
2013年,西安市启动“两联一包”三年贫困攻坚行动,该村确定为西安市旅游局的帮扶村,结了对子后,西安市旅游局局长张永科带领局里相关处室对家佛堂村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研,结合当地实际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用“乡村旅游+扶贫”的模式带领群众致富路,并委派王宏伟作为西安市旅游局驻村第一书记。及时将村上的发展情况和局里的帮扶措施进行对接,自此万花山乡村旅游扶贫事业红红火火发展了起来。
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化的问题上,王宏伟多次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协商,并协助村上成立了由村民入股的西安万花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以开办农家乐、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抓手,让全村所有的贫苦户参与培训、就业,并陆续建成对外开放了生态农业、太平万花山景区、太平寺以及标准游泳馆。2015年,新建成的万花山游客接待中心吸纳了本村和邻村贫困人员共计30多人就业,贫困户人均收入都超过了2万元。40来岁的贫困户付水平在酒店做清洁工,他视力一级残疾,在外打工没人要。付水平说:“以前自己都没法养活自己。现在就在家旁边,拿着2000块的工钱,确实挺好的。”
除此之外,全村32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给景区管理局,或参股或就业,都谋得了可以立身的职位。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开办高标准农家乐,收入也有了成倍增长。
在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具体实践中张永科发现,发展乡村旅游扶贫要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特色标识,避免同质化,这样在众多的乡村旅游村才能站住脚跟,贫困户才有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蓝田玉山镇山王村地处秦岭山区,前几年发展农业园区,以种植为主,然而几年下来效果一般。去年,西安市旅游局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思路,将传统的农业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今年,村上成立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公司,打造了水上游乐、民宿民居等旅游项目,将一千亩传统农作物改种向日葵,油菜花、蓝莓等观光型农作物,开花期时金灿灿的向日葵和油菜花漫山遍野,在秦岭山脚下耀眼夺目,每个周末都能吸引1万多名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景区负责人刘秀峰告诉笔者,那些天,村上开办的农家乐供不应求,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山里采的野菜也被游客一抢而空,高兴地合不拢嘴,旅游这条路子是发展对了。针对山王村的天然洼地地形,森林植被好的特点,今年,山王村又申报打造中药材基地建设,通过村民集资的形式年底给村民分红,同时,优先选择贫困户到村旅游开发公司的观光花卉种植和农家乐水上乐园打工,为贫困户开辟致富渠道。
张永科告诉笔者,依托特色农业、山水田林、乡村聚落、建筑风貌、民俗文化等资源,聚集旅游要素,做到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坚持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路子,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布局科学、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村是西安发展乡村扶贫游的切入点。
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西安市旅游局着力构建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生态环保、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的有机融合,使乡村旅游产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色。用旅游业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实现服务城市、反哺乡村、富裕百姓、消除贫困的互动共赢。
目前,已经形成了朱雀——太平森林公园和翠华山——南五台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山水风光旅游项目,长安上王村、户县李家岩村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周至楼观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蓝田汤峪和长安东大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旅游项目,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户县东韩村、高陵场畔农博园、周至水街为代表的关中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以蓝田簸箕掌、白鹿原民俗村、将军山古镇为代表的关中美食旅游项目,以及蓝田葛牌为代表的红色旅游项目等各具特点的王牌旅游产业。
截至2015年12月,全市共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发展农家乐经营户4600户、农业休闲观光园200多个。拉动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达到39.6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了2.5万贫困户,近8万人脱贫致富。
打造一个景区 拉动一方经济
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从单一开发到多元开发的转变。变以往其他产业的“单兵突进”为“整体联动”,变以往发展中的“一枝独秀”为“春色满园”是西安市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探索。
兵马俑景区向东三公里溪河桥南,绿树成荫,垂柳迎风,一幅小江南的山水画面,临潼区溪源山庄就开在这个地方,因其优美的风景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尤其山庄开发的餐饮“骊山·十三花”整合关中民间厨艺文化,将乡村旅游和民俗餐饮巧妙结合,成为了该景区的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了大量市民慕名前来游山水之乐,享民俗饮食,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旅游部门的精心打造下,山庄已成为西安市小有名气的乡村度假村。“景区的名气大了,游客就多,我们在打造山庄致富村上经济的同时,利用山区特点和市民追求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诉求积极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帮助周边山区贫困群众走致富路。”临潼区旅游局副局长马莉说道。这样的思路事实上的确起到了效果,景区的蓬勃发展,按照优先帮助贫困群众的原则,不仅解决了山庄所在上刑村100多低收入家庭人员就业问题,还拉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每年仅靠山庄就收购山民的土鸡、土鸡蛋、香椿等达到上百万元。收购范围辐射周边木寨乡、东岳乡2个乡镇上千户山区家庭,同时,在山庄的推广下,当地土鸡、土鸡蛋在市场上形成了口碑,需求量不断增大,不少山民搞起了养殖,并且多种渠道成功销售,成为周边山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
正如张永科所说:“培养一个,就要带动一片”,西安市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个乡村旅游扶贫村的同时,更注重发展由景区带动整体经济,发挥蝴蝶效应。
无独有偶,蓝田华胥的万亩大杏观光旅游、长安的万亩桃花休闲旅游、灞桥的万亩樱桃采摘旅游让市民在领略如诗如画的花谷风景正常的吃住行消费的同时,景区果品的销售成为了农户的重点收益。
现在,旅游+农家乐、旅游+土特产、旅游+鲜果、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美食等等旅游+的模式正随着西安乡村旅游扶贫的推进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更多的乡亲、贫苦户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乡村旅游要听民情,顺民意,宜旅才旅,才能走长效稳定的发展之路。
家住周至耿峪村的扶贫重点户王小红说,自己和爱人常年在外面打工,留下一位老人和二个孩子,村上办了旅游后,他们两口子回到家门口办起来农家乐,不仅收入比在城里高,最主要的是能照顾上家庭,一举两得。
西安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中发现,很多贫困村都是空心村,由于生活所迫,青壮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乡村旅游还能在实现农村面貌改善、解决农民就业等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农民不再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提高收入,赡养老人、夫妻分居、留守儿童等问题可以得到极大缓解。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收手段,缓冲了农忙农闲带来的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更加安居乐业。
整合一个资源 搞好一方服务
乡村旅游是旅游脱贫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综合产业体系,要求各行业、部门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几年来,西安市旅游局紧紧围绕旅游业中的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相关产业,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为引导,加大了对旅游名镇古村、特色景区和农家乐集中地的水电通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医疗救助站和食品检疫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建成了秦岭北麓环山景观公路和与之相连的景区公路网络,进行了统一的旅游标识规划和建设,初步构建了联通城市和乡村的乡村旅游交通骨架,从基础上保证旅游产业发展,继而最终发挥一个个景区的联动效应,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为提高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结合贫困村需求,西安市旅游局实施了“乡村旅游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以精准导向为原则,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采取理论培训、岗位指导和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授课内容涉及市场营销、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菜制作、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方面。2010年至今,累计培训农家乐经营人员3万多人次,提高了广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致富能力和内生动力。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西安市旅游局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会同市级有关部门,从市、区县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中,优先考虑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扶持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西安市旅游局引导全市主要景区、星级饭店、大型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与旅游扶贫村结对帮扶,帮助提升改造水、电、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旅游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2016年是西安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腾飞之年,也是扶贫攻坚的转型之年。
据了解,下一步西安市旅游局将把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载体,联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投融资平台,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促进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带动效应强的西安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园、乡村酒店、农家客栈等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乡村旅游精品。实施“百千万”旅游人才培训工程和“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培育和扶持一批乡村旅游服务型人才和科技力量,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各项产业融合发展。
从2016年开始,西安市旅游局将严格落实“十三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计划每个区县每年扶持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1个乡村旅游特色购物街区。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户。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时代赋予的发展命题。正是基于对这一命题的探索实践。我们下一步将以扶贫攻坚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优先工程,将旅游产业发展与带动群众致富有机结合起来,把优势产业转化为富民产业,变扶贫片区为旅游景区,变农特产品为旅游商品。大力实施旅游扶贫,让百姓在绿色繁荣中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让更多的乡亲脱离贫困,走向富裕之路。”张永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