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一所贫困乡镇小学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教育扶贫 我们能做些什么?

2016年09月19日 08: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教育扶贫,我们能做些什么?

  东兰县国清中学采访现场 华北电力大学 陈一钦

  奥运冠军劳丽诗与坡峨小学的孩子们交流

  在坡峨小学,大学生记者用手机向当地学生介绍外面的世界 山东大学 魏廷义

坡峨小学的小姐妹正在通过视频和母亲对话 华北电力大学 陈一钦

  在这五天四夜的行程里,最让大学生记者动容的,应该属东兰县之行。2013年至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共安排援建东兰县7个扶贫项目建设,扶持资金2亿多元,受益人群达93740人;同时向坡索村、永模村派两名驻村第一书记;解决了近几年来东兰县教育、饮水、道路、用电、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持续安排援建资金400万元,建设项目14个。东兰县的面貌迎来了大变化。

  在此之前,“山里”的感觉是美丽的青山绿水,是闲情逸致,“精准扶贫”大概也只是一个词语而已。但在此之后,这群年轻人才发现它与想象的千差万别,在他们的心中,多了一份对山区孩子的挂念,更多了一份对社会的了解、责任和担当。

  坡峨小学给记者带来的震撼远远不止是那抵达之前崎岖颠簸的山路。

  小学生谭友明不知道自己老师的名字。“因为学校条件太差,一般到这儿的老师都待不了多久。”校长谭启龙说。因为老师换得过于频繁,一些孩子真记不住老师的名字。

  但在2014年之前,师资还不是重点。你很难想象,一个床铺要睡三个学生的情景,而这就是当时的坡峨小学——基础建设太差,以至于难以考虑其它。

  这就是一个贫困乡镇小学教育的现状。现实引发了大学生记者们的思考——“精准扶贫”能够为教育带来一些怎样的改变?又能有哪些力量,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成长?

    多种因素影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2013年,南方电网公司开始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对口扶贫广西东兰县,为香河小学、华亨小学和坡峨小学、金谷小学等建了新的校舍和蓄水池,解决了学生们的住宿和用水问题。在这之前,坡峨小学的学生每周只有10到20公斤的水,这是他们一周所有的用水。“一个星期不洗澡。”谭启龙说起以前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很是心酸。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恶劣,留不住优秀的、有能力的教师,更不能为学生们提供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有大学生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走访中发现,在乡镇,教师工作常常负担重,而且班额大、实行寄宿制,老师们每天超负荷工作,还要时时担心学生出问题。

  除了学校方面的客观原因,乡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亦堪忧。

  记者发现,在农村,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观念仍然落后。他们的世界观还处在小范围的代际经验和邻里沟通之间,对教育重视不够,对当下社会认识不足,他们对后代的教育观念很“短视”,或趋于功利性,或放任不管。

  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许多地方的乡村小学生源越来越少,一些村小学生不足百人,甚至有的学校只有几十人。由此产生的循环,导致留在乡村的学生所面对的教育环境更糟糕。

    精准扶贫改善教育现状

  可以说,坡峨小学是幸运的,东兰县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对于这个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的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在2013年至2015年间,南方电网公司援建东兰县基础设施和电网建设等扶贫项目,投入资金2亿多元,受益人群达93740人,解决了近几年来东兰县教育、饮水、道路、用电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在改善东兰县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已累计投资884.8万元,同时向坡索村、永模村、定安村派驻3名驻村指导员。

  在坡峨小学,有400多名当地小学生就读,其中有166个留守儿童。针对学校师生的饮用水一直依靠雨季储水供应的情况,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援助15.2万元,为该校新建“爱心池”,并于2016年初通过验收投入使用,改善了学校师生日常生活条件,更帮助学校教育事业向好发展。

  “以前是看天用水,每年到枯水季节时,全校师生的用水都十分困难,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稳定。现在好了,全校师生用上放心水!”谭启龙感慨。

  此外,中学教育同样被纳入援建范畴。在东兰县东郊国清中学尚未竣工的工地上,东兰县教育局局长牙启明满怀希望:“它(国清中学)的建成能缓解全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并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

  国清中学的建设计划投资约为1.5亿元,按照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规划,能容纳80个教学班共4000名在校生。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9月前已全部竣工,其中,1号教学楼是南方电网公司援建的扶贫项目,投资712万元。

  点滴之力助推山区进步

  在和坡峨小学的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想当文学家的小新告诉记者,平时除了课本很少书可以看。“就是其他同学看的书我也想看,但是快期末考了我又怕影响学习就没有借来看。”

  事实上,随着最紧要的住宿和用水的问题解决,校长谭启龙最大的心愿,是给孩子们建立一座图书馆。“这件事孩子们跟我提过好多次了。”谭启龙说,但建一座图书馆最少也要30万,这着实把校长难住了。可喜的是,在交流现场,大家立刻响应,希望能尽些绵薄之力,实现校长的愿望。

  这一个个细节积累起来的,是社会各界对山区教育的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或许有不少声音在质疑大学生们的短期支教和暑期实践,或者怀疑那些做公益的人或组织,但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在贫困的地方,还有一群小孩子一年只能见父母一次;他们没有看到,三四个孩子挤在一张不足一米宽的床上。

  “坡峨小学的现状映射的是中国普遍的状态。”本次活动的随行导师、中国青年报社视觉中心主任赵青表示,现在中国的大学生们可能对国外的新闻时政如数家珍,对国际的前沿科技了如指掌,但是,却对自己的国家并不了解。

  “但是,正因为大学生支教,假期里不能回家的留守儿童们有了老师;因为有企业在做公益,那些孩子才有了一张不会摇晃的课桌,一间不会漏雨的教室。”一名大学生记者深有感受,“那些大学生带着自己的人生阅历、价值观念和爱来到了这里,就算短暂,他们帮助了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帮助他们了解了这个国家。”

  “欠发达地区拉电网很可能就是亏本的。一个变压器要花不少钱,很可能把线拉到那个村,就只有两三户人在山上,一个月用电量可能就那么两三块钱,一辈子都不可能收回这个成本。但是我们央企为什么要去做?”新浪微博大V @孤烟暮蝉 则看到了另一方面,“南方电网的责任意识很好,从这个角度,央企确实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北京师范大学 王婧怡 西安外事学院 周志男 暨南大学 王雅铄 中国人民大学 缪昕)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