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青山,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一汪汪碧水,成为农家脱贫的聚宝盆。昔日破旧村落如今白墙黛瓦,成了游客流连忘返的风景点。”夏末秋初,在河南省信阳市大别山区采访,记者被这里的巨变所震撼。
河南信阳是革命老区,十几万革命烈士长眠于此。信阳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所辖7县均为贫困县,脱贫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信阳市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好路子。
“我们必须对得起山上埋的烈士,对得起山下的群众。”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说,“精准脱贫是信阳目前的一号工程。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省委交给我们的脱贫任务。”
今年3月,信阳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36位市级领导干部包保贫困县脱贫。县、乡两级均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各贫困村设立脱贫攻坚作战室。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脱贫时间表和责任清单,形成上下联动、分级管理的模式。全市共派出驻村工作队775个,2298名省、市、县、乡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直接帮扶责任人,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精准扶贫,不漏一人。
信阳地处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带,山上植被丰富,山下水塘遍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成为信阳引导贫困户脱贫的一大法宝。
大别山上特别适宜油茶树生长。为带动群众脱贫,新县成立了绿达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油茶园以入股方式加入到合作社中,已帮助1万多位农民脱贫致富。“从培育油茶树到销售,羚锐公司全部包了,种植油茶树让我家一年脱了贫。”新县周河乡熊湾村贫困户周文和说,“我们全村172户贫困户,去年光靠油茶树就脱贫154户。”
目前,信阳已形成毛尖茶、油茶、华英鸭、水蛭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5家,养殖水面利用面积100多万亩,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地方气息浓郁的特色产业让信阳初步实现了“人不出村,就地脱贫”的精准脱贫之路。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是信阳做活“山水文章”、带动贫困群体脱贫的又一支撑。
新县周河乡西河湾村原是一个贫穷荒芜的山村,通过整合资金引导群众进行保护性改造,入选了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该村2015年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和周边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信阳坚持在保护美的基础上建设美创造美,累计投入28亿多元,建成了一大批田园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村。同时,信阳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让沿袭传承百年、充满豫南民俗生活气息的原生态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热地。
“十三五”期间,信阳将大力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整体带动农村就业10万人,乡村旅游收入达50亿元以上。“我们会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挥好自身优势,确保老区提前实现脱贫摘帽。”信阳市市长尚朝阳信心十足。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刘平)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