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四川省实施“五大工程”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2018年01月03日 10: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月3日讯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四川省实施教育扶贫“五大工程”,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藏区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针对办学条件差、贫困学生多、贫困家庭就业难等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统筹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计划,按照“大村独立举办、小村联合举办”的思路,利用闲置校舍、村级活动室等举办村级幼教点4736个,省财政按平均每村2名双语辅导员、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给予劳务报酬经费补助,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学位不足、双语教学难问题。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民族地区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重大建设项目,按照乡(镇)小学60%、初中90%的寄宿率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着力解决“大班额”、“大通铺”、教育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

  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帮扶工程,切实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各级各类资助范围。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把贫困地区城镇纳入试点范围。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学杂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资助项目,对2016年秋季以来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44万名本专科生、3.41万名中职学生每生每年分别给予4000元和1000元特别资助。发挥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的补充作用,对享受已有资助政策但还存在上学困难的学生进行再资助。

  实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工程,着力解决贫困地区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实施“特岗计划”、地方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四年来共为深度贫困地区县招录特岗教师3256名、免费师范毕业生1900余名,积极解决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认真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设立农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高海拔工龄补贴,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强化教师培训,在“国培计划”基础上省级每年组织1000人的集中培训,通过团队研修、送教下乡、短期集中、网络研修、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从2016年起实施“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全省选派700名优秀教师到32个藏区县支教,接收300名藏区教师到内地跟岗学习,实行两年一轮换,并组织内地1200所学校与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全覆盖结对帮扶,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实施职业教育就业增收工程,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帮助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组织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子,支持和资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近五年累计培养中职毕业生223. 78万人。通过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训、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推荐报考乡镇基层部门等方式,大力促进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中职毕业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利用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借助农民夜校等平台,重点针对农村产业发展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农业技术、建筑、电商等培训,帮助掌握至少一门技能,促进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实施高等教育聚力扶贫工程,不断拓展高校参与脱贫攻坚的深度和广度。制定高校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科技优势,采取“每县1所公办本科+1所公办高职+1所民办高校或成人高校”组合,组织全省117所高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结合深度贫困县需求和高校优势,组织高校实施科教协作促产业、战略谋划找出路、立体培训提素质等“十大行动”, 2017年全省高校帮扶到位资金6016万余元,争取社会资金1.09亿余元。实施深度贫困县万名本土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实施单列招生计划、定制培养、本土就业等方式,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教育、卫生、农技等方面本土人才。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