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专稿 > 正文

粤滇对口帮扶探出新路子:既帮贫困地区脱贫,又解珠三角招工难题

2017年09月12日 07: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庞彩霞 周 斌

  广东省在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探索新方式,不仅让龙头企业在云南昭通增资扩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聚焦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将大批贫困初中毕业生转化成产业工人,解决贫困地区就业和珠三角缺工问题,以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共赢——

  近期,广东东莞市与云南昭通市在人员、项目、信息等方面往来十分密切,喜讯不断:7月初,东莞鞋业巨头华坚集团与云南昭阳工业园签署增资扩产协议,到2018年,将有10条鞋面生产线投产。届时,全厂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可就地解决1500人就业;9月份,1416名昭通贫困初中毕业生来到东莞,入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以便将来成为产业工人……这“一来一往”凸显出粤滇两省探索扶贫协作新路子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

  近日,记者来到昭通多个区县的车间厂房和田间地头,感受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新思路。

  对口协作化解招工难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处,是云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在其下辖的11个县区中有10个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111.94万人,占云南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

  大量贫困人口固然是经济发展的劣势,但对于长期受制于招工难的珠三角企业而言,则是一个“宝”。

  “昭通可以为珠三角提供大批工人。”东莞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感慨地说。今年2月份,云南华坚鞋业公司首批招收400名工人,却吸引了1000多人报名。

  今年1月13日,在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之下,华坚集团与昭通签约,2月12日进驻昭阳工业园,成立了云南华坚鞋业公司,成为当地首家东西协作企业,3月份就投入了生产,体现了“东莞速度”。

  记者来到云南华坚鞋业公司,只见宽敞的车间里,数百名工人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剪裁,有的缝制,有的捶打鞋面。据介绍,目前是马靴生产季,这个厂区每天能生产马靴鞋面1200双左右。

  22岁的王明兰是工厂的品检员,此前她一直在家带孩子,没有工作过。被华坚鞋业公司录用后,王明兰开始在“家门口”上班,每天工作8小时。“上班有钱赚,下班后还可以照顾家庭。”王明兰今年5月份还作为10名员工代表之一,前往华坚集团位于东莞的总部培训了3个月。

  另一名女工贾兴会家里有两个孩子,老人身体不好,此前全家六口都靠丈夫一个人工作支撑。“现在我的工资有1800元到2000元左右,可以和老公一起养家了。”

  华坚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危雪刚介绍,来昭通设厂对企业和当地是双赢,企业帮助当地解决了就业,企业也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里的人工成本只有东莞的一半。”下一步,工人还将实施计件工资,预计工人的工资能达到3000元左右。

  危雪刚介绍,云南华坚目前一期投资5000万元,已经启动生产线11条,计划年内能够实现产值2000万元。目前刚刚签约二期增资2000万元,预计厂房面积将再扩大5000平方米,2018年投入生产。二期投产后,将一共为当地解决就业1500人,产值达到5000万元。当地政府也为华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厂房3年免租、宿舍饭堂免费等。

  “后期我们还计划将部分产业线延伸过来,希望能为当地带来相关的配套产业。”危雪刚说,“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运输成本比较高,下一步我们准备自己组建物流公司”。

  将贫困生转化成产业工人

  昭通劳动力资源优势远不止在家门口上班的女工们,还在于每年源源不断新增的初中毕业生。据昭通市教育局综合办主任黄勇介绍,昭通每年新增初中毕业生9万余人,有一半无法升入高一级学校,多数流入社会,就业和收入也普遍不理想。

  基于此,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创新教育扶贫思路,聚焦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将大批贫困初中毕业生转化成产业工人,从而将解决贫困地区就业和珠三角缺工问题结合起来,以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共赢。

  8月23日,在昭通市职教中心,记者见到即将出发前往东莞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王涵,他告诉记者,“我要学物流,以后要留在广东发展,多赚点儿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另一名贫困生胡霁则表示,他要到东莞学电子商务,希望将来能回家乡创业,成为一名电子商务企业家。

  据了解,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在教育协作方面的创新性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两市达成一致,从2017年开始,东莞职业学校招收昭通户籍初中毕业生,在东莞就读3年,毕业后推荐在当地就业。“经测算,东莞帮扶培养一名贫困生每年财政就要支出2万多元。”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邓浩全表示,扶贫先扶智,培养一名学生,就能脱贫一个家庭,隔断代际贫困。同时,通过对贫困生的精准职业技术教育帮扶,将一批青年劳动力输送到东莞,解决东莞技术工人紧缺的问题,实现了贫困地区、发达地区的双赢。据了解,这些学生不仅免交学杂费,还将有路费、生活费等补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庞彩霞 周 斌)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