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稿 > 正文

"贫困帽不愿摘"怪圈如何破?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关键

2017年03月06日 10: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杨淼专栏) 今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2016 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但是随着脱贫扶贫工作的推进,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比如些许地区遇到了“贫困”帽子不好看,走进了“越扶越不愿摘帽”的怪圈等。来自河北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原校长王志刚表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尚未激发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自我“造血”功能不强所造成。

  脱贫摘帽须经得起历史检验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无论是贫困县“摘帽”、贫困村“摘帽”,扶贫政策都不变,老百姓享受的一些政策也基本不变。目前就是保证脱贫质量,防止返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刘永富强调,国家明确了贫困退出的标准和程序,一个县贫困人口降低到农村人口总数的 2% 以下才能算能脱贫,并且核查时有 90% 以上的老百姓认可才可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6年,中国经济网记者曾走访过很多贫困村,大部分村庄年轻人都已经外出打工,留守在村子里的多为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和年轻人相比,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滞后,在他们的眼里,土地就是老天爷赏的饭,说什么都不能丢。可是贫困村、贫困户要想脱贫就必须发展,光靠几亩黄土地就能吃饱饭享受更好生活的老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王志刚提出,要强化贫困地区的“造血”扶贫功能,自觉践行“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的李保国精神,引导带动群众探索出一条摆脱贫困、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光明之路,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比如,王志刚在今年的建议中提到一个案例,许家营村是张北县战海乡最贫困的山村,自然条件恶劣,村民陷入“致富无路、挣钱无门”的困境,河北农业大学通过让贫困群众培植“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农产品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如今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就是一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典型案例。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土地是“农民”的根,村民根深蒂固的土地情节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因此,正确的政府引导,让农民解放思想,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是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联常委刘国忠就表示,“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他认为,贫困人口要彻底告别贫穷,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志气。要在贫困地区,要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坚定群众脱贫的信心,点燃群众致富的理想。要扭转成年贫困人口的不良观念,把思想引导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摒除陈规陋习,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良药。

  王志刚代表则认为,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探索扶贫典型引导机制,发掘李保国式的扶贫典型,因地制宜培植致富产业,变资源劣势为经济优势,用靠科技勤劳致富的事实,激发贫困群众想脱贫。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