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讯(记者 景远)昨天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整场发布会历时约84分钟,回答媒体18个提问,其中就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谈论了足足7分钟,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现场讲起苹果扶贫的故事。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介绍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王国庆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
发布会上,有记者就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问,王国庆面对现场媒体和直播镜头讲述起一段有关苹果的故事:
“去年5月份,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在延安花了8天时间,踏进窑洞,坐上炕头,走到了田间地头,对延安的产业扶贫成功经验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他们为什么去?”
“这个故事可能还得从1947年说起。当年的黄土高坡延安洛川是陕北出名的穷县,农民都在黄土里刨食,他们的收益可想而知。当地有一位农民叫李新安,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到河南引进了苹果苗,想用种苹果来改变收获微薄的问题。”
“当时他引进苹果苗之后,周围的乡亲不理解。我看到材料里面说,乡亲们还说他:你弄几根‘柴棒棒’插在地里,到头来连家都养不活,都得饿死。但是李新安坚持了。种了十年苹果,到1957年,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农业展览会。在展览会上,他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就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这个创举,让苹果成了陕北农民的‘摇钱树’。不仅在洛川,在陕西,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大片’,全产业链现在从业人员超过了上千万,创出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的经验。”
洛川果农正在地里采摘成熟的苹果。(资料图 来源:CFP)
“小苹果”有脱贫大能耐
在全国两会的舞台上,一只“小苹果”何以如此抢镜?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洛川乃至整个陕西,苹果已成为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子”。一组数据可以告诉你,这个苹果究竟有多牛:
——通过发展苹果产业,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63元提高到2015年的12987元,全县六成以上果农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达65.9亿元,出口东南亚、南亚、中东、南非、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陕西44个苹果基地县主产区果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其中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
政协助力精准扶贫“大事业”
据王国庆介绍,2016年,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延安洛川苹果为例,当时参加调研的全国政协常委把这一成功经验带上了当年6月召开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王国庆表示,今年,全国政协将继续组织委员对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情况展开监督性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召开“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
“这里我特别要说一句,一个主题,两年连着开议政性常委会,可见我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努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王国庆表示,这也是政协委员为中央提出的“今年再脱贫1000万”攻坚任务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