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指引下、在“闽宁协作”模式推动下,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福建省厦门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书写了一个个情深意切的脱贫致富故事。
为了加快贫困地区“摘帽”,20年来,厦门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帮助西部地区开发新产业、拓展市场、解决就业,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
“河州妹子走出去,家政服务帮致富;河州巧手干起来,居家就业促和谐。”甘肃临夏妇女创业园墙上的这条标语,反映出当地妇女拥抱新产业、走上致富路的喜悦。
“这个创业园是厦门市妇联、厦门市地税局携手临夏州妇联共同建设的,主要是帮助临夏培训转移妇女劳动力。”临夏州妇联主席高桦说,厦门市交通局、妇联、教育局等10个单位与临夏当地相关部门结成对子,为当地妇女就业提供各种帮助。
在产业之外,20年来,厦门市还注重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仅在宁夏海原县就投入1亿多元帮扶资金和物资、620个帮扶项目,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人用上电、喝上自来水、走上大马路,也踏上了致富路。
“除了物质上的援助,20年来,东西部大量人员的交流带来了思想的碰撞、思路的开阔,加快了我们脱贫攻坚的步伐。”海原县委书记徐海宁说。
援助临夏的4名厦门干部,一到甘肃就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仅用两周时间,就跑遍了全州7县1市。1年多来,他们不仅慰问困难户,而且根据当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扶持项目规划。
“有一次我外出打车,得知我是厦门来的援建干部,司机说什么都不收钱,说你们厦门人为了支援我们,来到这偏远落后的地方吃苦,钱就不要了,就当是一点感谢吧!”说起初到临夏的一次打车经历,援甘干部李长福至今记忆犹新,“这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要沉下心来,多干事、干实事”。
西部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是教育落后,加强学校建设、提升教育水平是厦门干部扶贫的一个重点。
在临夏州,厦门共援建了22个教育项目,有硬件上的帮扶,也有软件上的帮扶。厦门六中与临夏中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厦门特教学校与临夏特教学校均结成对子,建立了畅通的业务培训、人才交流渠道。
“我们组织老师去临夏中学讲课、开讲座、评课、讨论,深受当地教师和学生好评。同时,我们也请他们来我们这边交流,参加我们老师日常的听课、研讨等。”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表示。
据厦门市对口支援办公室统计,自1996年承担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以来,厦门市共向宁夏海原、泾源两县提供援助资金和物资1.6亿元,派出援宁干部9批31名,组织赴宁支教教师近200名,培训各类人才近千名,援建项目236个。自2010年承担起对甘肃省临夏的帮扶任务以来,厦门对口帮扶临夏资金达6810万元,援建项目27个。除此之外,厦门市还承担着对西藏、新疆、三峡库区的对口支援任务。(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