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接龙乡,公路修好了,村民们出行和生产方便了。 记者 郑宇 摄
10月8日,寒露。武隆县海拔1000多米的桐梓山上,寒意迎面而来。然而,山间的接丰公路修建现场,仍有人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抬放路边的护桩,干劲十足。“还剩一点收尾工程,这条路就彻底建好了。”现场指挥的接龙乡经发办主任李福略带兴奋地说:“对接龙人来说,这条路盼了几代人!”
修路,村民多年来的梦想
“你看,眼前这条公路,其实过去也是山坡。”朝着李福所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到一条平整的公路依着起伏的山势蜿蜒盘旋,通向大山深处。
接龙乡地处武隆西北边陲,距离武隆县城近百公里,交通条件极为落后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到最近的接龙乡赶场,也要3个多钟头。”村民罗相文告诉记者,卖猪时最伤神,一头猪要请两个壮劳力抬出山去卖,路上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人工花费400-500元,辛辛苦苦养猪根本赚不了几个钱。
村民还告诉记者,村里曾有人突发高血压,因为路不通,车进不了村,而耽误了救治时间,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去年,得知村里要修路,村民们像过节一样高兴。通过“一事一议”协商,他们定下规矩,不仅要投工投劳,就算被占了耕地和林地,也不向政府要一分补偿。村民陈世发被占的土地多达5亩,但他没抱怨过一声,他说:“政府修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补偿了。”
修路,是村民们多年来的梦想。
悬崖上抠出挂壁公路
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和原始森林,怎么修?
“先确定线形,再抠出毛路,最后在毛路的基础上拓宽、硬化。”李福介绍。
但是,地形如此复杂险峻,这几个步骤谈何容易!光是确定线形,就需要工人爬到树上做标记,大概每隔100米做一次,14公里的接丰公路,总共需要在140根树上做标记,工作量和危险性可想而知。
经过多次勘查,确定道路线形花了20天,路线以山丘隧道出口为起点,途经鱼鳞溪、打板坳、笋子垭口,止于接龙乡两河村203省道,海拔高差1150-1700米。由于前期路线设定较为合理,路面坡度控制在6-8度以内,道路整体比较平缓。
接丰公路(接龙至丰都)从去年8月开工修建到今年9月基本完工,历时13个月。武隆县政府投入1300余万元,接龙乡整合各方资金425万元,历经艰辛得以修通。该道路将接龙到武隆县城的车程从100分钟缩短到70分钟,还成为接龙、桐梓等桐梓山片区乡镇通往丰都县城的唯一通道,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公路通了,接龙乡的经济发展看到了曙光。
“我们之前就规划发展了1.2万亩的方竹笋基地,4500亩的烤烟种植以及2500亩的高山蔬菜基地,但因为交通制约,运输不方便,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现在公路通了,货运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基地旁,无疑将加快产业的发展。”李福说。
接丰公路修通之后,接龙乡距离仙女山和涪陵大木花谷都只有40多公里,距离丰都南天湖景区只有20分钟车程,这让该乡瞅准了乡村旅游这个产业。在公路修建同时,接龙乡投入了1500万元,对场镇进行了风貌改造,并对辖区内的千年银杏王、犀牛洞等自然资源进行了梳理,准备在乡村旅游上大展拳脚。
“我们正在对全乡的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加大旅游文化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同时引导村民创办一批农家乐,发展大鲵养殖、石蛙养殖、冷水鱼养殖、生态家畜饲养等特色产业,让村民们都搭上乡村旅游的‘顺风车’,让全村都因路而兴,因路而富。”李福说。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