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专题 > 脱贫攻坚先锋人物 > 先进事迹 > 正文

李再勇:“三变”托起凉都小康梦

2016年10月02日 10: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总人口334万,山地占国土面积的97%,石漠化面积达32%。截至2013年底,所辖4个县区中3个是国家级贫困县;98个乡镇中贫困乡镇达68个;1017个行政村中贫困村61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占53.8%;贫困人口61万,贫困发生率23.5%,属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11月,李再勇从贵阳市市长调任六盘水市委书记。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李再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谋划和推动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把各种资源要素优化重组,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进脱贫攻坚的发展新路。

  问题导向:找准农村贫困的“四大症结”

  为了找准农村贫困的根源,李再勇一次次深入基层、夜宿农家,召开院坝会、座谈会问计于民。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李再勇找到了六盘水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资源、资金、农民分散,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二是农村商业环境没有形成,群众难以成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的投资者和受益人;三是农村弱势群体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四是人才、资金、财富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少数工业企业,农业短板突出,平均数高、大多数低。2014年,李再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为龙头、小康为目标,用“三变”改革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发展新路。

  创新实践:构建脱贫攻坚“五大新机制”

  李再勇说,“三变”改革的内涵是“股”、关键是“变”,核心在打造“股份农民”。资源变资产,就是对农村各种资源通过确权评估,入股经营主体,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股份化;资金变股金,就是把投入农村的各类资金集中起来,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入股经营主体,打造产业平台,让村集体、贫困群众持有经营主体的股权,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农民变股东,就是引导农民把资源、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量化确权,入股经营主体,由过去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成为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股东。在他的亲自组织推动下,一场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主的“三变”改革在全市范围拉开了序幕。一是构建股权合作新机制,对农村土地、荒山、古树、自然风光等资源确权,入股经营主体,让滑雪场、停车场、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农业园区、国有林场等,通过股权纽带连接成为一个个扶贫产业平台。两年多来,共有121万亩承包地、51万亩集体土地、30余处自然风光、28项基础设施、23个城市停车场入股经营主体,128万农民成为了股东,贫困群众股东达到33万。二是构建资金整合新机制,整合6.6亿财政资金,引导村集体资金1.25亿元、农民分散资金4.28亿元、经营主体资金45.7亿元,以股权合作形式共同发展产业,打造扶贫产业平台,用资金规模化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三是构建产业带动新机制,组建48个联村党委、10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打造851个扶贫产业平台,发展猕猴桃、刺梨、红豆杉、核桃、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458万亩,为群众长期稳定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四是构建风险防控新机制,积极培育农村商业环境,将商业保险引入农业特色产业领域,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明确“三变”10个步骤30个环节,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民生监督,着力防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保障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五是构建乡村治理新机制,通过产业平台和股权纽带,促进村集体、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三位一体”“产业联体”“股份联心”,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文明意识,构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乡村治理新体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改革成效:实现脱贫攻坚“四增目标”

  2014年以来,通过“三变”改革,活化了农村资源,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93.8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84亿元,粮经比从51:49调整为36:64,增加值从58.26亿元提高到114.51亿元,农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二是促进了农民生活增收,农民股东年均分红1200元以上,务工群众年均增加工资性收益1.23万元,直接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贫困村从615个减少到476个,贫困发生率从23.3%下降到15.67%,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934元增长到2015年的7522元,年均增长12.7%。三是促进了集体经济增强,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达到2.7亿元,2015年全市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收入最高的达1031万元,最低的为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四是促进了农村生态增值,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43.3%提高到49.77%,林业产值从30亿元提高到100亿元,促进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可持续脱贫的基础更加扎实。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