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油菜花种植基地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许凌)从宁夏隆德县中心地带向东南角驱车走4.5公里,便见得一片林海茫茫,想必夏日这里定是郁郁葱葱好不壮观。
“我们村三面还山。瞧!南面是清凉寺,北面是北山,东边的叫野湖山……”清凉村村委会干部杨院生热情地介绍说。清凉村,是由清凉寺还是夏天凉爽得名?小伙子没加思索:“记者同志只说对一半,‘清’是清凉、清爽的意思,‘凉’是荒凉、贫穷的含义”。
这些年,林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现在村里不该再“荒凉”了?“前几年,我们这里还是不行。林下种养殖业怎么也上不了规模,全村130户家家靠男人全年外出打工,一年下来勉强吃饱肚子,那40多户建档立卡户,更是富不起来”,杨院生提高嗓门儿:“这两年好了,凭着两个带头人,一个合作社,去年全村彻底翻了身。”
民间社火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记者们改变采访计划,拼命寻找“两个带头人”‘。
原来“带头人”之一是农发行宁夏分行的挂职锻炼干部~~清凉村第一书记段治东。电话那边传来段书记洪亮的声音:“这个村之所以林下种养殖产业成不了气候,一个是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二是管理体制不行。因此前年初,借鉴区内外农村股份制改革经验和做法,2015年成立了“隆德县清凉山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尝试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发展模式。于是,设置500元为1股,股权总量1327股。
如何启动?村政府把高速公路某项目部楼房折价为10万元作为200股,农户以90亩土地入股,共45股,统一种植色素菊,生态餐厅占地折6个股。
市场热销的珍珠鸡
“万事开头难!任凭你把股权那、分红哇说得天花乱坠,村民门就是不敢跟进!”合作社的理事长德高望重的老村委会主任黄收成只好亲自出马,挨家挨户做工作。直到2015年8月,由10户党员每户出资1万元,集中统一养殖珍珠鸡,结果一举成功,四个月后每户分红1.8万。
黄收成继续娓娓道来。首战告捷,合作社运作机制立刻有了诚信。2016年全村30多户入股,加上开发山后的撂荒地争取20万扶贫资金,合作社带领村民养生态鸡、种色素菊、办“农家乐”……一年忙乎下来竟挣得105万,刨除各种支出,入股农户分红拿到4000多元,人均劳务工资2万元。
采摘色素菊
“起初对合作社折腾的这事真是半信半疑”,村民曹永红一脸感慨:长年在外当砖瓦工,每年能拿回家二、三万媳妇就很满足,谁想到入股合作社,去年分红800元,挣得劳务工资4.2万?!
年过半百的建档立卡户杨正科,拉着记者衣袖说个不停:“我家养的珍珠鸡在淘宝上供不应求……现在的村干部说到做到,去年年底一算账,我家分红拿到1200元,劳务工资2.6万元”。
顺着山路下行,油菜花基地、色素菊基地、生态鸡养殖场先后从窗前闪过。
火热的清凉村,清凉村告别了“清凉”;两个带头人,一个合作社,清凉村告别了荒凉和贫穷。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