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雄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核心。
近日,在延安市脱贫攻坚誓师动员视频会议上,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强调:“要精准脱贫攻坚措施,牢牢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治本之策,切实做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产业扶贫是延安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作战方略”。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延安市因地制宜、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让贫困群众尽快吃上“产业饭”,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把“小苹果”打造成脱贫致富大产业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延安市宝塔区川口乡榆树台村。微风中,阵阵果香扑面而来。榆树台村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既是一道绿色屏障,也是一个“绿色银行”,让村民们充满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53岁的脱贫巩固户刘德宏家有25亩果园。正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给苹果树拉枝的刘德宏告诉记者:“一家4口人,妻子长年有病,两个儿子都在上学,正是用钱的时候。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我要再勤快一点,把果树管理得更好一些,苹果成熟后多卖点钱。”
2017年,刘德宏投入10万元给25亩苹果树全部穿上了“防弹衣”。看着崭新的防雹网,再加上乡政府免费提供的农用物资,他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顺口溜也是张嘴就来:“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上山建‘银行’,农民栽了苹果树,就像有了‘摇钱树’。”
2017年,延安市加快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工程,完善企业、合作社和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全市321家果业企业(合作社)帮扶15922户贫困户,真正“富了老板,也富了老乡”。
延安把“小苹果”打造成脱贫致富“大产业”。全市共有1.8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苹果产业,总面积已达12.5万亩,挂果面积6.8万亩,年总产量达8.2万吨,产值2.7亿元。苹果后整理工程新建了29条智能苹果分拣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果品实行免费分拣,让贫困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在提质增效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像蜜一样甜的脱贫事业
延安市依托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把发展短平快项目与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3947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生产、油用牡丹种植、苗木花卉生产、养蜂等短平快“小众产业”。
“我去年养了80多箱蜜蜂,收入3万多元。今年,我扩养到100多箱,准备再建个中蜂观赏园,慢慢把我的养蜂产业做大、做强。”5月9日,黄龙县白马滩镇河西坡村脱贫巩固户白建成正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上的盖板,从箱里拿出隔板,隔板上密密麻麻满是蜜蜂。看着这些勤劳的小生灵,白建成的心情就像蜂蜜一样甜。
今年40岁的白建成还孑然一身。前几年,他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一年下来攒不下多少钱。2016年,白建成被鉴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黄龙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扎根确定为他家的帮扶人。了解到白建成家有十几亩核桃树,由于多年没有人管理,长势不好,周扎根立即给白建成送去了肥料,带他到核桃种植大户家中学习新型管理技术。
同时,白建成了解到黄龙县养蜂站免费发放蜂箱帮助贫困户脱贫,他立即报名,成功申领到80箱中蜂。在精心管理下,2017年,他养蜂收入2.2万元,种植核桃收入1.6万多元。白建成还花2万多元修起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光伏发电带来好光景
在传统扶贫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亲近自然的“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光伏扶贫、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也在延安市悄然兴起,为产业扶贫注入新活力。
2017年,延安市光伏扶贫项目投资22.9亿元,建设266.29兆瓦光伏电站。该项目建成后,20年内可实现1.64万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
5月9日,记者到黄陵县田庄镇安沟村采访时看到,光伏发电板被村上贫困户刘保全擦拭得光亮如镜。刘保全说:“现在坐在家里也可以收钱!不但可以照顾老母亲和生病的妻子,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安沟村属于洛河流域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6年,村上投资51万元,在村里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为17户贫困户在村西北部建设了1座光伏发电站。刘保全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农业生产,就参与了光伏脱贫产业,还被雇到光伏公司做一些简单的卫生保洁和管护工作,年终给他3000多元工资。靠光伏发电项目,该村17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增加了5000元—7000元。
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黄陵县依托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实施光伏扶贫补贴,努力使该项目成为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引擎。据介绍,黄陵县已备案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屋顶光伏项目172个,总规模66.4兆瓦。
在延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竞相发力,助力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4月,延安市确定了今年产业脱贫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长效稳定增收产业;全面加强贫困户产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掌握1项实用技术;实现全市69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确保贫困户如期顺利脱贫。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