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

2018年05月28日 09: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

  如何让青春在乡村找到闪光的意义?如何让青年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中坚力量?贵州团组织近日发起了一场主题为“乡村振兴·青春闪光——我们整装出发”的讨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讨论者的共识。

  团贵州省委近日又出台了《乡村振兴贵州青年行动方案》,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强化人才支撑、繁荣兴盛乡村文化等方面,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村发展。

  “要让年轻人热爱农村农业,培养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团贵州省委书记涂妍说,“只有让青年成长在乡村、奉献在乡村、奋斗在乡村,才能在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

  对于如何走活“乡村振兴”这盘大棋,贵州各级团干部有一个共识: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队伍。乡村振兴不能简单地将建筑物城市化,而应该保留乡村的文化风貌。与此同时,乡村里更应该有青年身影,若没有青年,乡村振兴将失去活力。

  近年来,年轻人进城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的农村正面临“谁来种田”的问题。因此,如何留住农村青年人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团六盘水市委书记李睿发现,农村单纯的一产或者二产已经难以留住年轻人,只有三产或者以三产为引领的融合产业才能留住他们。

  “产业留人是一条可以走的路子。”李睿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团省委最新出台的《乡村振兴贵州青年行动方案》不谋而合,方案里明确要求:组建青年突击队,助推产业扶贫,勇做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为了解决年轻人在农村待不住的问题,《乡村振兴贵州青年行动方案》从人才培养、文化振兴、生态保护、组织建设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安排与部署。贵州团组织希望通过在农村创造好的条件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农村劳动力格局。

  李睿也认为,一个村子想要发展,需要一批能人、要尽快建立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年轻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回到农村,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未来的乡村一定是有别于现在的城市,区别于以前的农村。”对于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赤水竹编的非遗传承人杨昌芹有着自己的期待。

  如何让乡村振兴变得有质量,是杨昌芹在讨论中谈得最多的。在这位90后的苗家姑娘看来,只有找准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资源,做出特色产品,才可能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乡村文化产业链,“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年轻人的参与”。

  和杨昌芹的一样,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山同样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赵山的乐器公司位于贵州遵义的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县城,通过一根看不见的网线,赵山将吉他卖到了全世界。“以前请来的互联网人才总是待不了多久就走了。”赵山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是一方面原因,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城乡资源要素的不平等,年轻人在农村待不住。赵山相信,随着未来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到农村。

  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王吉勇和赵山有着一样的判断。在从事多年环保志愿者工作的王吉勇看来,体面的工作环境是当今年轻人择业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王吉勇发现,随着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乡村,在乡村开起了家庭农场,搞起民宿旅游。

  “除了生态环境需要保护之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样重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雷艳多年来一直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奔走呼吁。她在《乡村振兴贵州青年行动方案》看到这样一句话:2018年,要在各市州建立一支做好古村落文化保护的队伍。“太棒了,现在我们终于找到组织了,不再是单兵作战了。” 这位苗家姑娘笑着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基层青年组织强不强,基层团支部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

  “要想做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就必须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让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青年没有后顾之忧。”李睿希望点燃乡村振兴的组织引擎,让青年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既要做好减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团组织,又要做好加法,创新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