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米良
农产品“触网”销售,打通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农民的“土疙瘩”成了市民的“香饽饽”。
近日,农村淘宝发起以“抢空贵州”为主题的兴农扶贫活动,我省16个县域特色农产品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直接面向2亿用户销售,5个小时,33吨兴仁薏仁米被300余座城市的6万访客抢购一空,216户粮农实现“亩产一千美金”。农产品“触网”销售,打通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农民的“土疙瘩”成了市民的“香饽饽”。
众所周知,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过去要经过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等重重转手,中间环节烦琐,层层加码加价,农民辛辛苦苦却没尝到甜头,市民也因农产品价格虚高增加了成活成本,大部分利润都留在了中间商手里。而电商让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农产品直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直销直供,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生产流通消费高效衔接,有效提高了流通效率,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使生产端和消费端双双受益。正如报道中所说的:兴仁农户肖令华种植薏仁米,以前直接卖给商贩每亩收入不到4000元,这次通过触网销售每亩收入6500元,真正让农民自己得到了实惠。
当前,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产销对接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之举。抓好产销对接,才能以销选产、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才能产业兴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抓不好产销对接,农产品不能有效转化为商品,势必陷入“增产不增收、减产必减收”的怪圈,又回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牢牢抓住产销对接这个关键环节,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成为产业扶贫有无成效、成效大小的关键所在。
实践表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触网”销售是创新产销对接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践行好“五步工作法”,把握好“八要素”,选准重点产业,探索先进组织模式,推动种植养殖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适应电商销售需要;培育和依托电商平台企业,融入和打造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完善加工、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县、乡、村都要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明星产品”“地标产品”,让优质农产品品牌为一方乡土代言,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提高贵州绿色农产品的识别度和美誉度。
(责任编辑:景远)